第wb06版:记小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主持人:王英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近年来,在呼和浩特,“志愿服务”四个字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无论是助老服务,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又或是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家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多年前,笔者认识了志愿者郇小丽,现在已经是小丽志愿者公益服务团的负责人。谈起志愿服务的初衷,她不止一次表示,她的生命与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陌生大姐当街拦下出租车送她就医,没有医护人员想方设法找来血液,她都不敢想象后果。因此,她倍感温暖,并下决心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之后,她关爱老人、儿童,关注戒毒人员,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在她的带领下,她的儿子、哥哥也都加入了小丽志愿者公益服务团。如今,小丽志愿者公益服务团已经有200多人。她说,“是这群志同道合的人,支持我的服务团走到今天,我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往前走的。”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郇小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在我市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是老师、公司职员、快递员、水电工、学生、公务员,他们也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在他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甘当垫脚石,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勇伸援手。

前段时间笔者去理发,在理发店里看到了一个荣誉证书,是社区为感谢理发师冯旭飞在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而发的荣誉证书。据了解,冯旭飞在抗击疫情的这几年都参加了志愿服务,并且多次参加蓝天救援队的行动。

被爱浸润着,也在传递着爱,无论是郇小丽还是冯旭飞,是这些志愿者用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同时引领、激励更多人加入其中,发光发热、凝聚温暖。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