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便民市场、公园、医院、避难场所……

“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你了解多少?

“圈中”商场,方便居民购物。

“圈中”学校,老师和学生们感受快乐校园生活。

“圈中”便民服务点,修理自行车、配钥匙很方便。

“圈中”健身设备,必不可少。

线上线下服务居民

在胜利路社区辖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有餐厅、医院、银行、美容院、干洗店,还有超市、药店、社区门诊、眼镜店、修车店等,不管你有什么生活需求,出了家门走上几步,基本都可以解决。

呼铁胜利路小区居民韩勇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介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方便出门买菜时,可以给菜店老板打电话下单,当天新鲜蔬菜就可送达;家中下水道堵塞不通,打开手机找到“小帮生活”进入小程序,找到相关业务提交申请,在预约范围内工人就可上门,很快解决问题;如身体不好,可以到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近做身体检查。

西街街道办事处胜利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任佳东说:“下一步,我们辖区将扩大‘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覆盖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设施完善、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的生活圈,让市民真切感受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舒适和便利,真正‘圈’出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位于海东路社区的809菜市场,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测量出了“15分钟步行圈”,其覆盖周边的海腾景苑、海腾星苑、呼铁佳园A区、家和小区、材料厂小区等多个人口密集小区。菜市场内共有摊位65个,蔬菜、水产、冷鲜肉、粮油、水果、干货分区一目了然,各类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同时,新城区东风路街道按照基层党建和便民服务的要求,在市场增设党支部,现有4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菜市场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就住在附近,步行5分钟就能来这里买菜。附近还有药店、超市,生活特别方便。”居民王女士说。

随着“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逐步推进,3月中旬,东风路街道将多个闲置的核酸检测亭改建成便民维修服务点,让修鞋、修理自行车、修拉锁、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点方便周边居民生活。这些维修服务点自投入使用后,既方便了有“小修小补”需求的群众,也为一些传统老行当提供了生存空间,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为了让辖区居民可以准确地找到这些便民服务点,街道社区将这些便民服务点标注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指引图”内。

东风路街道副主任云瑞表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标示着时间的尺度,更体现着城市治理的温度和美好生活的刻度。下一步东风路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按下“加速键”,“圈”出居民满满幸福感。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有民心、民生,有城市治理的智慧,连接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首府通过重点打造“15分钟钟便民生活圈”,新建和改造提升社区商业综合体、超市、家政等项目,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

家住赛罕区新希望家园的居民孙晓波,每天都要到小区附近的双树海鲜市场和东瓦窑便民市场购物,家里吃的、用的,超市里都能买到,还挺便宜。“今天我来买一些干果和海鲜,这里货挺全,蔬菜水果都挺新鲜,经常有打折优惠。步行从我家来这里不到5分钟,所以每天都是现吃现买。”孙晓波说。

凯德茂商场里的一家书店中,市民张文静正在书架前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她说,她家住在金熙嘉园,家门口附近能逛街、购物,还有这样的实体书店,感觉非常好。“我平时常会来这里看看书,离家步行不到10分钟,特别方便,环境也很好,约上三两好友来此也是很惬意的事。” 张文静说。

“15分钟”和“便民”是“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两大关键词,就是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满足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种种日常生活需要。我市积极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是促进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