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记小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明祭扫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

主持人:王英

春和景明,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祭扫是传统习俗,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然而,清明节前后也是森林、草原防火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安全祭祀、文明祭祀格外重要。

清明节祭扫目的是缅怀先人,按照传统要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等等,但焚烧冥币纸钱祭祀极易引起火灾,身边也发生过很多例子。2021年清明节期间,小黑河镇章盖营村高城建材租赁站宿舍附近因为烧纸钱引发火灾,导致周围约300棵松树被点燃,嫌疑人被当场抓获;2019年4月5日,保合少镇古路板村附近突发山火,300余人参与扑救,过火面积达150亩……

缅怀先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明火祭祀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这几天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视频里一名男子将亲人生前的照片及视频做成了影像资料上传到网上,并制作了二维码粘贴在墓碑上,只要扫码就可以观看逝者生前的画面,不仅亲人可以观瞻,陌生人也可以观瞻,从而达到缅怀先人的目的,得到很多网友的称道。时代在改变,祭祀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也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作为社会公众要自觉转变观念,主动远离陋习。用鲜花、绿植代替冥币、纸钱;绑一根黄丝带在手腕上寄托哀思;在网站上为逝者献花、留言;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回忆分享与亲人的故事等等,不仅可以达到追思先人的目的,更能促进优良家风家训的传递。

当然,文明祭祀也需要“环境”。今年清明节当日,我市不仅将在满都海公园、团结公园、青城公园、宝尔汗佛塔广场开展鲜花公祭活动,还将继续提供网络祭祀服务,市民可登录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爱青城App进入青城云祭祀平台进行网络祭祀。

文明祭扫风俗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新时代呼唤新文明,文明健康地祭扫,过风清气正的清明,才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