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市场化、职业化程度均不高,甚至在过去被视为冷门的体育项目,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逆袭,举办的赛事一票难求,现场气氛火爆?刚刚落幕的2023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
三天赛事,各档门票几乎售罄
北京冬奥会前,短道速滑的国内比赛大多可以免费入场,但此次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冠军赛实行售票制,票价还不低,三天的比赛,后两天为决赛日,每天对外发售门票五千张,具体票价为80元、180元、280元、380元,以及500元的双人套票和700元的三人套票。从参赛阵容看,赛事原本并不具备火爆的潜质——武大靖、任子威、林孝埈等具有冬奥会冠军头衔的主力队员不参赛,虽然有入籍运动员刘少林、刘少昂参赛作为噱头,但主办方预料号召力有限,也作好了亏本的打算。没想到,赛事还未开始,便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最终入场观赛人数超过一万人。
来自天津的李小姐是名体育迷,过去不太关注短道速滑比赛,但受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再加上这段时间有关短道速滑包括林孝埈的新闻多次登上热搜,勾起了她对于这个项目的好奇,决定去现场看一场比赛。她在开赛前几日登录购票平台,原本打算购买最便宜的门票,没想到各档门票几乎售罄,仅剩几张180元的在售。她又到某平台搜索,惊讶地发现80元的门票被倒卖出了超过一百块的价格,到了现场,在场馆外发现不少活跃的“黄牛”身影,这样火爆的场面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虽然180元的门票只能坐在视角不太好的角落位置,但李小姐对于这次的观赛体验还是满意的。“现场挺炫酷的,跟平时看冬奥会、世锦赛的体验感差不多。现场灯光效果很好,运动员出场会打上一道追光灯,主持人指引大家打开手机灯光,在蓝色效果灯的场馆里营造一片星光的绚烂场景,很是令人激动!”此外,短道速滑比赛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也令她感到新鲜和激动,“虽然有些比赛成绩用国际标准看挺一般,但现场看起来还是挺带劲的。”
粉丝剧增,不只因为偶像效应
此次冠军赛的观众大部分为年轻人,不可否认的是,短道速滑项目近一年来衍生的偶像效应,是此次赛事火爆最重要的隐形因素。
北京冬奥会后,短道速滑受众群体急剧增加,武大靖等奥运冠军拥有了大量的粉丝群,入籍运动员林孝埈更成为现象级的运动偶像,他的一举一动轻易便登上热搜榜。此次冠军赛的观众席上,除了“顶流”武大靖、林孝埈等拥有自己的灯牌外,一些二、三线的短道运动员如孙龙、钟宇晨、刘冠逸、宋嘉华、朱祎玎等也拥有自己的粉丝团体,冰迷们拿着他们的手幅、应援牌,分布在看台上,这样的景象在其他运动项目里并不多见。
在吉林长春就读研究生的王嘉油(网名)是中国短道速滑超话的主持人之一,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是从2018年平昌冬奥会“入坑”的短道速滑。“我喜欢所有短道速滑队的队员,喜欢他们在赛场上拼搏、证明自己的精神,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团结,濛主(王濛)说过这样一句话,‘短道速滑看似是个人项目,实际是团队项目’,这种团魂一直影响着我,尤其在国际大赛时,这种爱国情结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爱国情结而迷上短道速滑,这样的粉丝群体近年来人数剧增。王嘉油介绍,北京冬奥会时自己主持的超话粉丝是5万人左右,时隔一年,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12万人。
短道速滑火爆的原因,在王嘉油看来,一是因为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让更多人关注到冰雪项目,作为中国冰雪的“尖刀”项目,短道速滑得到的关注自然是最多的;二来王濛在冬奥会期间的解说也起到助推的作用。“最开始只有热爱短道速滑的冰迷观看比赛,但后期‘濛主’语录出圈,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项运动”。
重视体验,助推赛事火爆氛围
本届冠军赛票房的火爆、气氛的热烈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赛事主办方的用心经营。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冠军赛是对冬奥场馆的再利用,他们特意把奥运团队请了回来,在体育展示、与观众互动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浇冰环节,武大靖、任子威、林孝埈等没有比赛任务的冬奥会冠军也会来到现场与观众互动,武大靖甚至客串主持人,与队友们再现冬奥会时的赛后拥抱,冠军们与观众玩“比心”游戏,韩晓鹏、徐梦桃、隋文静等冬奥会冠军担任颁奖嘉宾,电视剧《狂飙》中饰演高启盛的演员苏小玎意外现身场馆,与运动员坐在一起观赛等等,令现场燃起一波波火爆的气氛。
此外,在场馆外,主办方还设置了展示和互动区,让观众免费体验雪车、桌上冰壶、VR滑雪机等。中国邮政展台发售的一万份赛事纪念封更是供不应求,因为排队的人数太多,最后只能限制单日发售数量。
这样的火爆景象让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罗军也有点惊讶。在他看来,这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燃遍全国。加上此次比赛在“双奥场馆”首都体育馆内举行,也对不少冬奥会期间无缘进场观赛的冰迷产生了吸引力。
粉丝的急剧增长,办赛日益专业化,此次冠军赛的成功举办,无疑让人们对中国短道速滑接下来的火爆充满期待。
(据《羊城晚报》苏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