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筏重洋》讲述了一名社会学家和5名成员以孤帆木筏,从秘鲁横渡太平洋,靠执着的信念抗风浪、斗鲨鱼,3个月终于抵达彼岸的故事。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就有一场现实版的《孤筏重洋》——四川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探险家刘勇与5名法国人从西班牙出发,以一叶独木舟横渡大西洋,无帆、无机械动力、无后援补给,6人轮流划桨,历时54天23小时,航程5239公里,终于成功抵达。4月5日晚,回到成都的刘勇告诉记者,此次探险也是一次学术研究,未来会整理近55天的日志以及影像资料,制作成纪录片并发表学术论文。
50多天海上时光 划桨超过60万次
为什么要以独木舟划桨的方式横渡大西洋?53岁的刘勇教授爽朗一笑,“并非只是为了挑战,我作为探险文化的研究者,想以几平方米的独木舟作为实验室,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探险行为,未来还会撰写论文,把录制的视频和录音资料剪辑成纪录片,把7万字的日志整理后出一本传记。”
刘勇20多年前开始接触攀登,后来拓展到高空跳伞、翼装飞行、越野摩托、冲浪、高山滑雪等。以独木舟横跨大西洋的这项极限运动,叫Ocean Crossing(跨洋划船)。刘勇说,据他了解,人类近200年来,划船横渡大西洋的只有几百人,中国人参与的有3次,其中两次为比赛,有后援保障,他这次则是无后援的纯民间探险。
此次探险的6人中,刘勇是唯一的中国人,另5人都是法国人,年龄分别是64岁、60岁、56岁、29岁和27岁。今年1月30日,他们组成的横渡大西洋探险队,从东岸的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码头出发,使用一艘名为“桨手”的独木舟开始横渡大西洋。
“这次跨越大西洋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不同于帆船航海,全靠人力划桨。”刘勇说,6人分为两组,每组3人,每组每天累计划船12小时,交替进行,这样船就昼夜不停行驶,根据测算,全程每人平均划桨60余万次。如果换算具体一点,每人要在1分钟完成划桨20次,1小时1200次,一般连续划桨2至4小时再换人。
连续8个星期 眼前总是一片蓝色
大家都很关心,整个行程有多少危险?刘勇说,最危险的一天,是在距离目的地约1000公里的海面,导航坏了船原地打转,只能努力调整方向。
“任何一个错误都是致命的,比如一个浪打过来,你没有把自己系在船上,被甩出去了,基本上就没戏了。”刘勇说,更重要的是不能生病。如果遇到阑尾炎或者在海上受伤,只有呼叫救援。最近的货船赶到可能是3天后,货船只会把人带走,独木舟只能凿个洞沉入海底,探险就宣告结束了。
“整个航行,有时觉得跟电影里描绘的一样,日出或落日余晖很美,天气好的情况下,是满天的星光,我们连续几天都能看到月亮与两颗不知名的星星连成一条线,但是8个星期景物没有什么变化,眼前总是一片蓝色。”刘勇说,“尽管有各种海洋生物围着,能看到几百米外的鲸鱼、海豚,也遇到过鲨鱼,但一叶孤舟在浩渺的大西洋漂着,会让人感到恐惧。一个浪接一个浪地打来,每天把你摇来摇去,所以美景不再震撼,枯燥和孤独随之而来。”
刘勇坦言,身处这样的环境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彼此抱怨、发脾气、吵架,在那种狭小空间里面大家都会觉得非常难受,“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划完。”
真正的探险 就应该充满未知
记者了解到,刘勇在大学期间学过英语和哲学专业,后来出国读书,现在是历史学博士。刘勇说,从个人角度来说,探险文化研究也是自己学术研究的一部分,他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真正的探险越来越少。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更多的是享乐,“现在的探险应该叫做探险旅游。比如说攀登珠峰、去南极北极、环球航海等。真正的探险,是充满未知,远离现代社交的。”
这次一起参加探险的5个法国人中,年龄56岁的队友名叫Patrick,已经第7次横渡大西洋。在刘勇看来,他和Patrick所做的更接近真正的探险。其他4人的角色更像探险游客,只是掌握了一些技能,有探险的想法,但又不能成为真正的探险者,所以需要找团队来加入。
“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不用付出更多的体能,比如这次划桨就很明显,我和我的组员对比,我划桨数量远超他们三分之一,而且每次的力度比他们大。”刘勇说,“但和5个法国人一起跨洋划船,也收获了不少,感觉到很大的文化交流和冲撞,特别是对探险文化感受很深。过去二三十年,我跟很多外国人在一起交流过,但很少像这样在狭小的空间生活了两个月,与他们的对话,展现出了中国探险文化自信的一面。”
7万字日志及影像 用来出纪录片
刘勇介绍说,在冒险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抵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瓜德罗普时,当地移民局认为他的签证早已过期。刘勇解释,自己是划独木舟从大西洋对岸划过来的,移民局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看了视频才理解。
3月26日,历时54天23小时,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刘勇告诉记者,每天除了划桨,还会去观察和记录,把独木舟当作社会学场景实验室,用微型摄像机和录音笔记录这一切,积累下了7万字的日志及影像资料,“后期我会出一个纪录片,然后再做一些社会学的研究,根据记录,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分析。” (据《扬子晚报》任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