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发现,“五一”小长假归来时,能明显感觉到道路两旁的风景有所不同,树叶更绿了,花也开得更大了。确实,在5月6日立夏节气到来之时,能够感到春天馈赠的好风景达到了极致,接下来的美好将会是夏天的闪亮登场。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立夏晴好 美好未央
5月6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介绍,古语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尔雅》释言记载:“夏,大也。”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的到来,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大意是指,在立夏节气中,先能听到蝼蝈在田间鸣叫,青蛙也开始在池塘边鸣叫;接着由于地下温度的升高,蚯蚓也开始从地底爬出地面;最后就是王瓜(一种爬藤植物)开始快速生长攀爬。总之,通过古人的记载和观察,在立夏之后,气温上升,阳气更胜。
实际上,按照气候学标准,当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时,则以这5天的首日作为该地夏日的开始日期。王海荣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据近20年统计资料显示,呼和浩特市区平均入夏时间是在6月11日这天。所以,5月6日虽然是传统节气上的“立夏”,但对呼和浩特地区来讲,5月6日并非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季,“立夏”不等于“入夏”,夏季通常会来得比较“迟”一些。正如诗中所写“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虽然因为地理位置不同,我国南北方在立夏时节的温度有所不同,但是呼和浩特的初夏也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食俗多样 清凉一“夏”
作为美食大国,全国各地在立夏这天都有不一样的食俗,最经典的要数“立夏蛋”了。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就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不过,立夏吃的蛋,其种类及吃法较多,例如有鸡蛋、鸭蛋、鹅蛋,煎蛋、水煮蛋、生蛋等等。
此外,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江浙一带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立夏这一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加上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食俗中的一大美食。
在呼和浩特,因为天气的影响,部分旗县可能才刚刚完成春播工作,田地里也没有南方那样郁郁葱葱的场景。不过,因为气温开始上升,正午时分的天气会比较炎热,逐渐有了夏日的感觉,人们也会吃一些当地特有的凉食,如酿皮、凉粉、碗托、酸稀粥等等,虽不像南方那样种类繁多,但也是口感清凉,足以驱散炎热的感觉。
传统民俗 文化传承
中国人骨子里其实是非常浪漫的,在每一个节日、节气都有很多独特的庆祝方式。王海荣表示,除了吃立夏蛋外,在江苏扬州,立夏日也有吃五香茶叶蛋、吃七家茶、不坐门槛等预防疾病之俗。在我国其他地区,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同时,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重要指征,民间也会以立夏的阴晴预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谚语“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等,就佐证了民间的这种说法。此外,王海荣表示,民间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
随着时光的流转,很多习俗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却在我们心中一直深深扎根。在呼和浩特,“立夏”当日有很多学校会结合当地习俗举办绘彩蛋、斗蛋等民俗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立夏传统习俗,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随着气温的好转,一些文化院团、非遗传承人也会举办多种多样的进校园、进基层、进社区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