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2版:人文·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江西发现距今9000余万年的 泰坦巨龙化石

泰坦巨龙部分骨骼化石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地质局获悉,2021年6月在赣州市赣县区一工地发现的大型恐龙骨骼化石,日前完成初步清理。经专家初步鉴定,该标本来源于一只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前的泰坦巨龙,化石的完整度在白垩纪蜥脚类恐龙中较为罕见。

该恐龙化石的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由江西省地质博物馆牵头完成。参与此项工作的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原副馆长杨玲认为,该恐龙化石标本保存完好,留有至少29枚脊椎骨,其骨骼粗壮,颈椎和尾椎的椎体和椎弓上具有典型的蜥脚类恐龙的复杂腔室。据初步估算,复原后的化石标本体长将超过15米。

“虽然同为蜥脚类恐龙,新标本与之前在赣州发现的中国赣南龙在背椎形态上存在不同。我们基于500多个特征的系统演化分析,将其进一步归入蜥脚类恐龙中的泰坦巨龙类分支。”负责此次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凤禄表示,目前该标本的形态学、系统演化及地理分布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蜥脚类恐龙起源于约2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在约1.6亿年前广泛分布,一直延续生存到白垩纪末。“此前在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泰坦巨龙类化石大多保存不佳,有些仅有单个脊椎或者肢骨。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不仅脊椎骨相互关联,且尾椎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空腔,在全球已发掘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中罕见。”韩凤禄说,这对于研究蜥脚类恐龙在白垩纪的演化和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袁慧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