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智慧化应用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城市更“聪明” 市民生活更便捷

居民通过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投放垃圾

送餐机器人正在为就餐市民送餐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许婷 王英

数字城市建设、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之紧密相连的城市也为市民带去方便与快捷。在呼和浩特市,数字化、智慧化已深度运用到市民衣食住行的各方面,人与物的智慧连接也让首府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智慧设备在身边 让日常生活更便捷

“您好,我是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您家可能出现了漏水的情况,需要您回家看一下。”5月8日,正在海南度假的郭女士收到了呼和浩特市家中小区物业的电话。彼时,郭女士全家都在海南度假,无法回家查看情况。好在郭女士家里装了智能门锁,通过远程发送临时密码,物业工作人员打开房门进入郭女士家中,完成了漏水故障排除。

郭女士告诉记者:“过去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得赶回家处理问题,现在通过远程操控就能打开房门,这虽然只是智能应用的一件小事,却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好处。”

对于市民来说,人工智能对人们的惠及远不止于此。比如,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玉泉区清泉街社区里的一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受到人们的青睐。据了解,这组多功能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可分类回收金属、塑料、纸张、有害物等多种生活垃圾。设备根据居民投放的垃圾,自动进行称重,居民再通过微信扫描垃圾柜的二维码,就可领到现金奖励。此奖励旨在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市民将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回收利用。同时,当市民靠近垃圾分类设备时,设备会语音播放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知识,市民投放时即可按宣传提示进行分类投放。

这些用于民用生活中的智能设备比比皆是,让日常生活更便捷,民用生活中的智能化也让生活增添了科技感,从小家到大家,民用智慧设备形成物联网格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也让城市智慧化发展更加细致。

商用智能化服务 让客户体验感爆棚

近年来,智能化共享经济服务悄然深入生活。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共享茶吧、共享汽车、智能租车等都实际解决了群众所需。除此以外,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租车服务等商用智能化服务,也与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位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西侧的一家“共享茶室”吸引了许多人去体验,5月11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在进入茶室之前,用户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或使用智能卡片进行身份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用户就可以进入茶室,自助进行选茶、取茶、品茶。共享设施的应用让人们提高了使用兴趣,物美价廉的服务也让更多人去选择。“喝一次茶不限时,只需要缴纳茶位费就可以享受一个比较私密、安静的空间,对于学生党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王浩南说。

机器人来来往往,穿梭于餐厅厨房,不一会儿便把香喷喷的饭菜送上了餐桌——为提高服务效率,节省员工工作量,吸引消费者,已有不少商家尝试使用机器人送餐。“您好,麻烦让一下,001号顾客,您的餐食送到啦!”5月10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我市一家火锅店看到,店员先将菜品放入机器人的餐盘上,并按下顾客所在的桌号,机器人随即出发,将饭菜送达到指定餐桌,送餐完毕后机器人返回送餐口。“以往店员送餐时,送一桌菜需要跑好几趟,而送餐机器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平均一次可送六个菜品到指定餐桌。而且还是无接触式送餐,干净卫生,大大提高了送餐效率。”店长王颖介绍。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