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9版:人文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七旬老人笔耕不辍 用文字回味青城故事

曹建成在为新书做校对

曹建成绘制的财神庙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寻、回忆。当时光回溯百年,过往的青城记忆仿佛不再清晰,唯有文字和影像资料方能重现青城记忆。曹建成就是一位来自民间的记录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呼市人,他热爱这片土地,用心用情收集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并将它们用文字来呈现,他从退休后开始研究写作有关青城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如今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历史研究会会员,呼和浩特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研究者。尽管已经迈入古稀之年,曹建成仍然笔耕不辍,用文字带着读者回味青城故事。

1 难舍青城古迹 绘制地图留下城市记忆

走进曹建成老人的书房,满满当当都是关于呼和浩特的资料。墙上挂着的《归化城地图》引起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注意,图上有150条街道的大概位置与分布,那些已经消失的召庙、老字号、店铺、标志物等等,曹建成也凭着印象把它们绘成插画。

这幅地图不仅显示了曹建成对从小生活环境的了解,更是他几经走访、查阅资料,找到原始住户反复询问、研究核实绘制而成的。为什么要绘制一幅《归化城地图》呢?这要从2012年说起。据曹建成老人回忆,那年,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展出了一张日伪时期的旧地图,引起了他的关注,“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小时候玉泉区旧城的大街小巷和大南街的商业店铺就像演电影一样不停地在我脑海里闪过。”

曹建成在1958年登上过北门城楼,有幸目睹了城门楼里神秘的“九猪载佛”的情景。此外,他的记忆里烙印着大北街那有着50多年历史的西洋地标建筑——第一门市部(祥源通绸布庄),还有大西街德兴源传出的玫瑰月饼、烧卖的香味儿。想起这些,仿佛小东街大观园的梆子声又回到了耳边,曹建成动情地说:“我出生在玉泉区桥头街,我对旧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我看着在旧城区改造中逐步消失的大小街巷和建筑,想着作为一名旧城人为什么不能把它复原,让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召城、驼城)的昔日情景、样貌重现?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呼和浩特人应尽的义务。”

抱着这样的念头,曹建成绘制了《归化城地图》,还撰写了《归化城老街巷》,想让人们知晓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的来龙去脉,让呼市老人回忆它,让年青人解读它,让来呼游客了解它的文化内涵,为民间文化研究者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给后世留点东西。

2 出版多部著作 用文字重现旧时青城

在60多岁的年纪绘制《归化城地图》并不是一件易事,这离不开曹建成的成长经历。1953年,他出生在玉泉区桥头街,先后在玉泉区乃莫齐召小学、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度过了他的学生时代。1978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工作,直至退休。因为有着这样的成长经历,呼市尤其是旧城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非常熟悉,周围的人想要问一些久远的呼市往事,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于是从2012年起,曹建成开始写作关于呼市旧城街巷民俗文化的文章,一个个有关旧城的真实回忆在笔端流淌,质朴的文风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他在呼市历史上的专注也得到了官方认可,于2013年受聘为呼和浩特市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专家组成员;2014年他的作品《话青城》被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展出;2015年协助内蒙古地图院出版《呼和浩特旧城街区图》,并在内蒙古电台《绿野乡音》栏目作有关归化城历史专题讲座;2017年8月,由他撰写的介绍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人文历史、地理文化专著《归化城老街巷》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了解、认识、研究呼和浩特的百科工具书;2018年4月18日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2019年出版《新城区老街巷》内部史料……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当日,他的一本新书正在修订中,内容同样是有关呼和浩特市民俗、地理方面的内容。

3 坚持笔耕不辍 网络平台更新青城故事

“呼和浩特市大南街‘二门市’,是呼和浩特市老百姓早年对呼和浩特市大南街百货大楼的俗称。”“糖厂路是在民国时期形成的,最初是什拉门更村一条乡间小道。1958年后在旧道修筑,东起五里沙河(内蒙古医药公司仓库),西至内蒙古煤矿机械厂,长2200米,宽6米。1975年普查地名时被命名为糖厂路。不久后将南马路从通道街至五里沙河一段并入糖厂路,东起通道北街,西至煤机厂,长3690米,宽9米。”

如今,已经70岁的曹建成仍笔耕不辍,不光写书,还在网络平台上更新文章,上面的这两段文字就摘自他在“今日头条”的个人账号中发布的文章。他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他在文章的写法上作了调整,文字更简练直白,配上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让更多人对呼市的历史、民俗、地理知识感兴趣。这份工作他会不间断地继续,为后世留下真实的原始资料……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