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李娟
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据了解,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500万。你了解他们的世界吗?比起同情和怜悯的眼光,平等对待他们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真心的温暖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爱心企业用爱温暖特殊儿童
5月18日,在蒙西新能源事业部的组织下,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走进新华书店开展“携手同行 共赴美好明天”全国助残日帮扶研学实践活动。
到达现场后,孩子们参观了“汉字之旅文化长廊”,通过滴墨成画光影演绎感受汉字历史变迁。在全景汉字剧院,《汉字的故事》和《清明上河图》震撼的视听效果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开心热闹的研学活动结束后,蒙西新能源事业部向参加活动的学生赠送图书。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是蒙西新能源事业部团委13年来一直爱心帮扶的学校。每年3月,事业部青年志愿者都会走进校园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打造“青春在北疆 建功在大唐”共青团工作品牌,给特殊儿童带去关心、关爱。
全市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助力残障人士生活
5月17日,新城区残联为即将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送去了慰问金,鼓励他们勤加练习,努力提升个人职业技能水平,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阳光家园”计划是一项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项目。同时,赛罕区残联通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家政清洁、剪发等服务,受到残疾人的认可和欢迎。
创业就业是残疾人家庭增收的有效途径。托县残联在开展养殖培训班的基础上,5月16日辖区为有意愿、有养殖条件的6名优秀困难残疾人学员送去价值6000元的种鸡苗和饲料,通过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助力残疾人增收致富。
玉泉区残联携手区教育局对玉泉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情况进行入户了解,启动为12名无法出行且有意愿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玉泉区残联将与教育局密切联系,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让残疾少年儿童充分享受国家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切实增强残疾少年儿童及其亲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残障设备辅具进家庭
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土左旗残联为视力残疾人发放了智能音箱。作为数字时代的无障碍文化产品,残疾人可以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查询各类生活资讯和网络信息,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
清水河县残联联合县红十字会在城关镇开展关心关爱入户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关心残疾人生活起居和温饱冷暖,鼓励他们更加乐观面对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并为他们送上米、面、油等慰问物资。
5月16日,东影北街社区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并上门帮助他们安装调试。
5月11日,新城区残联在东风路办事处为6名重度视力残疾人发放了小米智能音箱。
加强无障碍设施维护、检修
为了让残障人士感受到更多的关爱,首府的无障碍设施也越来越多。台阶旁边的无障碍坡道,公交车上的无障碍翻板,车站换乘通道的轮椅停放扶梯,无障碍卫生间……这些许多人不曾留意却随处可见的小细节,在各个角落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
昨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位于燕莎东门公共卫生间,看到回民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驿管办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检修。
走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新城区的公共卫生间(青城驿站)全部设置无障碍设施,并在585座公厕玻璃或者墙面上张贴无障碍求助标识及服务电话。回民区环卫部门也统一制作张贴了残障人士求助电话标识牌,每块标识牌上填写两个求助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