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身体出现不适,不少人会选择服用中药调理。很多人拿中药回家煎,却不知道如何煎煮,终于手忙脚乱弄好了,却发现水放多了,喝药喝到饱!其实,中药煎煮也是一门大学问,在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火候及煎药方法等方面都很有讲究,煎药服药不科学,影响药效还浪费。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中药师王黎楠为大家科普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1 如何选煎药器皿?
“医生,我用家里的铁锅熬中药,可以吗?”说到熬中药的器皿,经常有患者会这样问。
其实,中药汤剂的质量与所用煎药器皿有密切的关系。煎药的器皿最好选择砂锅,其次是不锈钢器皿。选择受热均匀的砂锅煎药,可以防止锅底温度过高导致质地较重或外形细微的饮片烧糊烧焦。同时,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的残留药渣和油垢,保证锅底干净。“要注意的是,不宜选用铁器和铜器煎药,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铁、铝、铜等金属器具化学性质不稳定,可能会与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煎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王黎楠表示。
2 煎药前需要清洗药吗?
有些人在煎药前,喜欢将药材清洗一遍,认为这样可以清洗掉灰尘杂质。对此,王黎楠表示,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恰当,可能会降低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中药房购买的中药饮片,都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在制作过程中就有清洗、除去杂质、晾晒等一系列炮制程序,所以无需再洗。另外,有些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如糖类,会随着清洗一起流失;还有一些中药是粉末状或半粉末状,如滑石、蒲黄、炭类等,在清洗过程中也会有所流失,从而影响药效。”王黎楠提醒。
还有些人在煎药的时候,直接把中药饮片放入锅内煎煮,其实此举也不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煎药前将中药饮片平铺在锅底,用冷水浸泡,一般液面超过中药饮片约3厘米为合适水量,浸泡30分钟左右再煎,可以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 煎药火候、时间如何把握?
煎药火候有 “武火”和“文火”之分。 煎药时,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时间从药汤沸腾后开始计算,一般中药方剂头煎时间是30分钟,将药汤倒出备用,加入冷水进行第二煎,第二煎的时间是20分钟。将两次煎煮的汤药混匀,按照医嘱服用。
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中药煎煮时间不一样:比如解表类方剂的煎煮时间需要缩短,以防止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类等物质的挥发;而滋补调理类的方剂则需要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增加有效成分的浓度并使汤剂混合均匀。
4 不同中药煎煮方法有不同
在中药处方中,常常看到某一味饮片的右边会小字标注:先煎、 后下、另煎等。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
“根据中药饮片性质的不同,有些中药饮片需要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方法处理。”王黎楠介绍,先煎一般是矿物类、贝壳、动物角或有毒药物等中药饮片,需要增加煎煮时间,因为这类中药饮片质地比较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分钟,再将煎好的药汤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煎煮;而需要减小毒性、增加有效成分转化率的中药饮片,如附子,需先行煎煮至口尝无麻舌感,具体先煎时间因量而异。
后下是指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油以及不宜长时间煎煮的中药饮片,需要减少煎煮时间,要在群药煎好前15分钟投入锅内,再与群药共同煎煮15分钟。
包煎一般是指细微种子、花粉、粉末类、有绒毛类的中药饮片,如葶苈子、蒲黄、滑石粉、辛夷、旋覆花等。“这类中药应先用纱布或细布包好后放入群药里面共同煎煮,以减少粉末状中药糊锅底的现象,并且减少因此类中药饮片的飞扬而引起的中药饮片损耗,避免引发人体上呼吸道不适。”
烊化主要是指胶质类的中药饮片,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此类中药若与群药煎煮,会吸附在药渣上不易脱离,引起中药损耗。正确的方法是:用热水或药液融化后服用。在中药中加入少量温水,隔水加热直至融化,兑入煎好的汤剂内一起服用。
另煎是指人参、西洋参、川贝等贵细中药,采用另锅煎煮相同时间的方法,以此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中药吸附,造成浪费。
冲服是指将粉末状药物按照中药付数进行等量均分,用煎好的中药汤液或温水进行冲服,如三七粉。
TIPS
煎中药
还需注意这些小细节
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有些人为了避免糊锅,煎药时会频繁搅动药物,就不盖锅盖;还有些敞开盖,让水汽尽量挥散出去,让药汁浓缩。其实这些做法并不科学,正确的做法是:在煎煮的过程中减少开盖的频次,可以保证煎药过程中的温度均衡,缩短药汤起温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挥发性中药成分的损失。比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常用的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盖熬,大量的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
(据《银川晚报》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