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嘴巴里面‘烂’了好长一段时间,用了各种消炎药,但是一直都不好,是怎么回事?”
其实,嘴巴“烂”是因为得了一种口腔黏膜病,但由于患者嘴巴里面全是牙结石、食物残渣,牙龈都是红肿的,用再多的消炎药也扛不住口腔里这些细菌。刷牙不等于专业的“洗牙”,牙面上的色素、牙结石自己是刷不掉的,上面附着的大量病菌会影响到口腔黏膜疾病愈合。因此,需要做个超声洁治,把牙齿清洗干净,再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治疗口腔黏膜病,并达到长期稳定的疗效。
当口腔黏膜发生病变、出现溃疡时,患者一方面因为溃疡本身痛,另一方面担心刷牙会加重溃疡,而不敢刷牙。久而久之,口腔内便会堆积大量牙结石和软垢,致病细菌种类和量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黏膜的“破口”更容易感染,愈合的时间延长,从而加重口腔黏膜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致病细菌太多,释放的毒素超出了牙龈的负载,会导致牙龈出血、红肿,时间久了甚至牙齿出现松动。
那么,哪些口腔黏膜疾病需要同期进行牙周疾病的治疗呢?
1.扁平苔藓 通常表现为白纹病损,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疼痛,出现糜烂时疼痛加重。
2.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常表现为口腔黏膜起疱、破皮,疼痛明显,伴有全身皮肤水疱。
3.口腔溃疡 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部位变化的口腔溃疡,一般7至10天可自愈。
简言之,口腔黏膜出现疾病且口腔卫生差,伴有牙龈炎、牙周疾病时,建议治疗口腔黏膜病的同时清洁牙齿,去除牙结石和致病细菌,有利于维护口腔黏膜、牙齿两者的健康。
(据《襄阳晚报》王海红 宗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