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6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篇

在经典故事中 寻找人生最优解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史秀雄 杜素娟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出版

在这本书中,九部广为人知的文学经典,九段醍醐灌顶的精彩对话,为我们没有后悔药的人生,提供了纠错的力量。

擦亮故事里的智慧

人生经验如果都靠自己的经历去累积,那也实在太辛苦了。好在,还有书籍,还有文学,别人的故事和他人的体会,都是我们成长的养料。人类很早以前就发现了故事的力量,因此才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听。我们的命运总是在进行各种“强迫性重复”,历史折射的是群体性重复,而文学照见的是个体性重复。我们可以在《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这本书里,见证反思个体命运的力量与局限,过好有诗意的一生。

好的故事同时也是深刻的,有时我们以为自己读懂了,其实只是了解了剧情,或者体会到了一些模糊的道理,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考。心理咨询师特别善于透过表象洞悉人心,用语言去明确模糊不清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尤其适合帮助我们一起挖掘文学中的智慧。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的两位作者,分别在文学和心理学领域拥有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又在支持年轻人的工作中有着深厚的积累。他们凭借对当代年轻人的深入了解,从自卑、身份建设、原生家庭、理想困境、恋爱烦恼等当代人最切身的问题出发,展开醍醐灌顶的精彩对话,用经典的故事照亮现实中迷茫纠结的根源,发掘重新发现自我、认证自我、构建自我的能量。

找回文学最本真的魅力

许多人觉得文学经典太过“阳春白雪”,觉得那些久远的故事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有些格格不入,对于我们已然疲惫不堪的生活难以提供实际的助力,因此对其怀有抵触或畏惧的情绪。但这是一种误解,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奥赛罗》《约翰·克利斯朵夫》《雷雨》《月亮和六便士》《浮士德》《麦克白》《哈姆雷特》《沉香屑·第一炉香》《围城》,这些“老故事”所探讨的正是人类所共有的跨越时空的生命问题,它与每一代人、每一个个体都息息相关。

在《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中,两位对谈人抛开艰深的术语和理论,摆脱生硬的“上价值”和“标准答案”的束缚,带领读者用“吃瓜”的方式打开曾经望而生畏的文学名著,借助心理学敏锐的洞察力,透视作品中的“行为之谜”“情感之谜”,将这些看似遥远的人物和故事,拉回今时今日,照见你我的生活,从而找回文学最本真的魅力。

奥赛罗为什么轻信了伊阿古的挑拨?约翰·克利斯朵夫如何超越了出身的“弱势”?周朴园如何从“新青年”转变为家中的“暴君”?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仅仅是一个醉心艺术的“渣男”?浮士德的人生看似一无所成,为何得到了上帝的肯定?葛薇龙对乔琪的爱到底根植于何处?方鸿渐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陷于婚姻的围城?麦克白的“从心所欲”为什么最终滑向了恶?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为何总是犹豫不决?当我们真正走进了、理解了这些经典角色们曲折沉浮的人生,或许就会发现,经典并非那样遥不可及,这些人物也并没有那么陌生,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在故事中寻求人生纠错的力量

每个人的人生都仅有一次,没有人能够真正预知前路,所以我们时常小心翼翼,沉沦于已经犯下的失误,纠结于当下面临的选择,预支着尚未到来的困难,生怕一步行差踏错,就会陷入命运的漩涡。但跟随着形形色色的文学人物,我们却能够体验到人生的千万种可能。如果自卑而不自知,或自知却不作为,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果原生家庭禁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难道只有妥协或决裂这两种选择?当我们的理想得不到旁人的认可,难道它就不值得追求?当我们看起来一无所成,难道人生就毫无意义?一次次地在爱情中碰壁,我们要如何扭转“运势”?当看到自己与他人“出厂自带”的差距,除了抱怨命运不公还能做些什么?面对这些最普遍、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书中人的选择、命运和思索,都蕴含着最为可贵的人生智慧,有些可以映照出我们自身困境的病源,有些可以成为我们跟从的典范,有些则可为我们排除一些“错误选项”,令我们惕厉警醒。

文学从来不提供答案,但它是盏灯,能照亮我们一些坎坎坷坷的地方,让我们活得稍微清醒一点。《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一书,就是将文学作为一种方法,让我们从这些经典故事中“取经”,用这些经典人物为自己的人生“试错”,从而不断地拓宽有限的人生边界,走出过去的挫折,预见未来的风险,更为理智地作出当下的判断。

(据《天津日报》王小柔)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