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寿命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你可能没想到——社交活跃度。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项针对28000多名中国人的研究表明,经常社交可能会延长老年人的寿命。那么,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交活动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研究表明“爱社交更长寿”
今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森、王自琼团队在权威期刊《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发表的论文揭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中国老年人的总生存期延长相关,特别是几乎每天参与社会活动更有利于长期生存。
15日,记者在线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也都认识到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有益。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原系主任、教授白红光表示:“60岁到70岁的活跃老年人,70岁到80岁的老年人,以及80岁到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的活动范围、类型不一样,但只要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可以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因为,社交活动能保护人们免受孤独和孤立,有助于降低抑郁风险。
老年社交要尽量多样化
“大多数社交活动与兴趣小组类似,比如打球、唱歌、跳舞、钓鱼等。我建议尽量不要单调,不只选择一种社交模式。”在解放军第四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专家彭国球看来,对社交活动的选择应该尽量多样化。
彭国球表示,不少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或参加兴趣小组,为生活增添了新色彩。老年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扩大社交范围。如果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成为义务解说员也是不错的选择。解说员可以为游客讲解知识,结交新朋友。
现在,很多老年人也开始使用社交网络、拍摄短视频等,融入数字时代的大潮。彭国球提醒,许多老年人网络信息辨别力较差,容易上当受骗。在网络上开展社交活动时,一旦牵扯到金钱或者情感,要提高警惕。
社交活动要注意“度”
需要注意的是,社交活动变多了,烦恼可能也会随之而来,甚至出现精神内耗。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建议,老年人社交时要注意保持“度”,要社交,但又不要和对方走得太近,尤其不要贸然介入到对方的家庭事务。
彭国球认为,参加社交活动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比如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那就好好消磨时光,不要争强好胜。像老年人喜爱的打牌、下棋等,如果抱着消磨时间的目的参与的话,就不要太在意输赢。其次,还要学会精简朋友圈,远离消耗自己的无效社交。
此外,彭国球还指出,老年人尽量不要太计较、太敏感多疑。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价值,减少自我怀疑,摆脱自卑,方可落落大方地与他人交往,获得益处。 (据《快乐老人报》刘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