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3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路小跑 跑出初心

“布袋院士”赵东元又上热搜了。近日,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独获“科技功臣奖”。没想到在媒体发布会上,院士刚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就一路小跑提前离开了。所为何事?他要赶着去给本科生上化学课。

这一幕似曾相识。2021年11月,赵东元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后的赵东元把证书往布袋子里一装,第二天一早就准时出现在“普通化学”的课堂上。他手提布袋给学生上课的照片,在复旦大学师生中刷屏,“布袋院士”的称号由此得名。

网友们发出由衷感慨:“他是真热爱上课啊!”这份热爱如此纯粹,赵东元足足坚持了20年。从“普通化学”开课以来,赵东元就给自己定下了“不能迟到”的规矩,“课比天大”就是他的行动准则。即使贵为院士,荣誉等身,赵东元给本科生授课,一周两次,几乎从未缺席。

20年如一日的坚持,真的不容易。对教书育人,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恐怕很难做到。或许道理说来简单,既为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教书育人都是第一职责。但当我们将视角从大道理转移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就会发现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与稍有名气的教授、博导相比,院士在社会评价中占据的位置无疑更高。如果说教授们很忙,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的话,院士们“没有时间”那就更加理直气壮。可在赵东元这里,课比天大,一个教授的职责就在八个字: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就连荣获大奖也不耽误一堂课。他用“一路小跑”,表达对课堂教学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畏。

很显然,自称“造孔之人”的赵东元,信奉的却不是“孔方兄”,教书育人才是他的初心使命。他一路小跑去上课,跑出了他对学生们的喜爱,映照出甘为人梯的科学精神。他这般的努力与坚持,深刻诠释了“何为师者,师者何为”的奥义。

(据《钱江晚报》陈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