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历时一个多月的爱心接力——

漂泊49载 孤寡老人终圆归乡梦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安娜

从17岁离家,如今已经66岁的孤寡老人王彦春在外漂泊49载。虽然一直未曾回家,但思乡之情却始终未断。尤其在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后,“落叶归根”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为了圆老人归乡梦,管区民警、村委会干部、民政局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场历时一个多月的爱心接力……

“49年的归乡梦成真了,我以后的生活也将有着落了……你们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都是我的亲人!”6月6日上午,已经回到家乡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王彦春第一时间给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公安局民警塔娜打来电话致谢。

“我想回家!”

事情还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这天,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公安局台阁牧派出所社区民警塔娜和往常一样来到管辖的台阁牧村走访。该村租住户王彦春老人的家是她每次入户必访之处。

“在外漂泊49年了,如今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我想回家乡赤峰,请你帮帮我……”这是一向少言寡语的王彦春十几年来第一次求人。

“叔,您放心,这个忙我们帮定了。”塔娜一口答应下来。

王彦春告诉塔娜,自他有记忆时就随母改嫁搬家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西山村。17岁那年,在一次与继父发生争执后,他离家出走。而这一别就是整整49个春秋。此后,四处漂泊的王彦春也曾无数次想回家,但由于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连路费都凑不够,回家的梦一次次破灭。

十几年前,王彦春跟着老乡来到了土左旗台阁牧镇打工,住进了老板租下的台阁牧镇台阁牧村一处民宅内。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住宿,王彦春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盘算着攒些积蓄重返故土。然而,就在去年,王彦春突发脑梗,还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自理都成了困难。靠打工为生的他,没有了经济来源,幸得房东收留才算有个落脚之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把埋藏心底49年的话说出口:“我想回家!”

在外漂泊半生,老家始终都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多方助圆梦

塔娜首先详细记录了王彦春的原户籍所在地信息,而后联系到了赤峰市公安机关,但却“查无此人”。然而,塔娜并没有放弃,根据王彦春提供的其母亲、继父的相关信息,经多方联系,在当地派出所和西山村村委会的帮助下了解到,多年之前,该村确实有一名叫王彦春的男子。虽然此时王彦春的父母已经过世多年,但村里的不少老人都表示还记得王彦春,愿意证明其身份。

带着这个好消息,塔娜联系到了土左旗台阁牧镇台阁牧村委会委员呼伦,同时兼任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的呼伦多年来热衷公益,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王彦春因病失去工作能力后,总会隔三差五给他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并帮他做饭、搞卫生。

塔娜和呼伦一起将此事反映至土左旗民政局,希望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助王彦春早日回家。

“王彦春的父母都已过世,家中无直系亲属,更无房无地。回到老家后,失去劳动能力的王彦春该怎么生活?”土左旗民政局社会事务股工作人员梁凯知道,送王彦春回家不难,困难的是,回家之后这位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该如何生活下去。于是,大家一番商量后决定,返乡之行稍往后推,当务之急是联系当地村委会和民政部门解决王彦春下一步的生活问题。

此后几天里,梁凯联系了赤峰市民政部门和阿鲁科尔沁旗民政部门,并在5月29日得到回应:“善后问题交给我们!”

就这样,土左旗民政局委派梁凯等三位工作人员开车护送王彦春的返乡时间定在了5月30日。

重启新生活

为了让王彦春体面还乡,台阁牧派出所、台阁牧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新拐杖和营养品,土左旗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为王彦春送来了新衣裳。大家还带着王彦春洗澡、理发、下饭馆……看着行囊越塞越满,王彦春几次落泪道:“两手空空而来,大包小包而归,呼和浩特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份情,我终身不忘!”

5月30日一大早,王彦春踏上了返乡之旅。经过8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当晚到达赤峰市救助管理站。

6月6日上午,王彦春打来电话说,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安排之下,他已经回到了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先锋乡乡政府和民政部门积极安置他的同时,公安机关也正在加紧为他重新落户、办理身份证。王彦春的新生活马上就要重新开启了。他说:“回乡的路虽漫长,却很暖心,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下一步,民政部门会根据情况对他进行社会救助。”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张站长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