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内蒙古博物院多项活动邀你来

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许婷)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6月7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内蒙古博物院将于10日开展多项活动,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浓厚氛围。

活动一:聚焦非遗体验与互动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博物院将邀请多位优秀非遗传承人亲临“北疆桦歌”展厅,结合“三少民族”文物陈列展现非遗之美,并进行非遗活态演示和互动,为广大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二:展厅研学 走进千年辽上京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曾是辽都,也是中国北方较大的古代城址之一。2023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内蒙古博物院通过“梦回临潢”和“上京上新”两个环节带观众一起了解辽上京遗址和出土文物,制作“上京临潢”手工立卡,了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魅力。

活动三:策展人招募令 “青少年探索中心”计划启动

内蒙古博物院将启动“青少年探索中心”计划,请观众作为策展人为博物院设计青少年“博物乐园”,人人都可以将策展想法形成策划方案提供给博物院。每一位参与者都将获得博物院认证的策展证书和一份文创好礼,方案一经采用,还能获得丰厚奖金和博物院策展实习的机会。

活动四:线上科普 黄河文化遗产在内蒙古

奔腾不息的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黄河内蒙古段流经乌海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6月10日,“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微信公众号将推送有关内蒙古的黄河文化遗产内容,带您一同领略。参与市民可及时关注“内蒙古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或预约。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