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7版:高考服务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考场外这一幕幕画面真暖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安娜 许婷 徐达明

考场晕倒、考前丢失身份证……高考第二天,考生仍然状况百出。而在考场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为考生保驾护航;众多的志愿者热情服务,为高考营造良好的环境;考生亲人、老师翘首以盼的花式送考,为学子加油鼓劲……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多个考点,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考场外的一幕幕暖心画面。

丢了身份证

警察帮助3名考生顺利进入考场

顺利参加完第一天的高考之后,仍有3名“小马虎”丢了身份证。所幸,早有准备的警察叔叔们接到求助后及时想尽办法来“救场”。通过连夜制证、跨市核对身份信息、考点现场核验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考生们解决困难,助他们在高考第二天顺利进入考场。

6月7日深夜,回民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将赶制好的临时身份证送到了玉泉区南二环附近的一考生家中。原来,几个小时前,该考生结束当天下午的考试后,发现身份证丢失,他立即向考场周边执勤的回民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求助。民警寻找无果后,先详细记录下考生的相关信息,然后经过大队户籍窗口民警启动“特事特办”流程,以最快速度为考生办理了临时身份证。

6月8日7时,距离高考开考还有两个小时。托克托县公安局政务审批中心民警提早来到托克托县民族中学考点外的考生身份信息核查点,等待着一名考生的到来。原来,在6月7日深夜,该考生拨通了托克托县公安局政务审批中心民警李星光的电话求助称,当天下午考试结束后,他不小心将身份证丢失。民警连夜做好核查考生身份信息等相关工作,并早早地等在考点外,为他开具了《考生身份信息核查证明》,助其顺利进入考场。

6月8日一早,在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考点外,一名考生焦急地向执勤民警求助称身份证遗失了。执勤民警立即联系到回民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户籍窗口的民警,得知情况,他们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考生上传身份证信息。由于该考生户籍所在地为乌兰察布市,民警又火速联系到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审核,以最快速度为考生成功办理好临时身份证,顺利进入考场。

考生晕倒

交警及时护送就医

6月8日11时50分许,上午的考试已经结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执勤的赛罕交管大队交警付晓明正在考点后门等候押送试卷,突然一名老师带着120救护人员和担架冲向教学楼。经过询问得知,一名考生晕倒在考场内,情况十分紧急。

付晓明立即使用对讲机向上级报告此事,并协助医生以及老师把考生抬上救护车。考虑到考试刚刚结束,考场附近周边路段车流量较大,他立即跑到学校前门疏导过往车辆,并通过对讲机告知救护车所途经路段的交警开辟绿色通道,为考生快速就医争取宝贵时间。

不问结果 只敬青春

6月8日下午,随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喜悦地冲出考场,热切地与父母相拥,那种释放是青春无悔,是继续逐梦。看到那一束束鲜花被捧在学子怀里的瞬间,迸发的是对奋斗的感谢,是对努力的致敬!

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民警和考生一起圆满“毕业”

在今年的护考大军中,有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民警,他叫郝保清,是回民区公安分局海拉尔西路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6月8日是他的60岁生日,也是他光荣退休的日子。能参加这次护航高考,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

6月8日14时许,在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二中学考点外,郝保清正在人流中穿梭巡逻,维护现场秩序,确保考场安全,为广大考生及家长做好服务。直到考生们都顺利进入考场,他和同事们才舒了口气。站在阳光下,汗水早已湿透他的衣背,和他一起护考的同事说:“老郝都60岁了,还能以身作则,坚守一线,真的很让人佩服。”

17时许,随着考场铃声响起,2023年高考外语考试结束,老郝护送着孩子们有序离开考点,不少孩子对着这位熟悉却又不知道姓名的警察爷爷说着再见,他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安保任务。接过同事们送上的鲜花,他说:“站完这班岗,我的从警生涯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和孩子们一起‘毕业’啦!”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