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安娜 刘芳
他们虽已两鬓斑白,但身穿红马甲依旧精神抖擞,为社会奉献的热情丝毫不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虽然退休了,但思想上不能退休,初心更不能褪色。
走进呼和浩特市很多社区不难发现,一支支由老年群体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唱响“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动人旋律。
发挥余热 情暖夕阳
下棋、喝茶、玩牌、跳广场舞……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很美好。但在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车站东街铁路小区,有些老年人却闲不下来,特别“爱管闲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59岁,最大的80岁。日常生活中,他们佩戴红袖标在辖区内巡查巡防、帮老助困、宣讲政策、调解矛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精神。
“这群老太太可真精神,每天坚持在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院落等区域开展巡逻,排查辖区安全隐患,为维护辖区的安全付出了很大努力,真是年轻人的好榜样。”小区居民曹女士说。
“红袖标”群防群治队是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车站东街社区的一支全部由老年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这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却成了社区里最忙碌、最可爱的一群人,自2016年成立至今,他们坚持协助社区管理小区。“我们目前有队员21人,虽然大家年纪大了,但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不分年龄,身为党员理应发挥余热,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工作人员减轻点儿负担。小区安则社区安、社区安则社会安、社会安则国家安,为党和政府分忧,我们义不容辞。”73岁的王文爱老人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红袖标”群防群治队利用熟悉社区的优势干得风生水起,每个党员和队员都发挥着各自的特长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们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本身就需要别人的关爱,如今却仍在坚持发挥自己的余热且都是纯义务的,不求任何回报,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真的帮了我们不少忙。” 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车站东街社区党委书记冀俊英说,“红袖标”群防群治队自组建以来为服务广大居民,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红袖标”群防群治队在2022年共排查并解决隐患103件,日常巡逻覆盖辖区100%,这支队伍巡出了声势,巡出了平安,巡出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桑榆未晚 老有担当
6月6日下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新城区红山口村时看到,几名佩戴红袖章、身穿红马甲的银发志愿者正手拿扫帚、钳子等工具在村广场上清扫卫生、捡拾垃圾杂物。大家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忙碌的同时还不忘传递文明,呼吁村民们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再好的环境也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护……”正在劝导村民的志愿者名叫赵艳芬,已84岁高龄,是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
赵艳芬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她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十几年前搬到红山口村定居。虽然自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红山口人,但村委会以及左邻右舍的村民们都对她格外照顾,这让赵艳芬备受感动。“作为一名老党员,只要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就有责任发挥余热。”有了这样的想法后,赵艳芬召集了十几名热心肠的老年村民,成立了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她还把自家的一间住宅腾了出来,简单装修之后作为志愿者活动场地。
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队长赵艳芬的带领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残疾群体、融洽邻里关系、宣传法律法规……他们为村民们服务的辛劳身影成为红山口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得到村民们认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村民自愿申请加入了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如今的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有队员276人,80%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5周岁以上。说起多年的乡村志愿服务工作经历,每一位志愿者都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在村妇联的支持下,能歌善舞者组建起了村民舞蹈队,相对年轻的志愿者则协助村治安队当起了巡逻员……大家都说,能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贡献,感到特别荣幸和自豪。
“出彩!红山口村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响应社会需求,发扬雷锋精神,尽心尽力,以满腔热忱协助村委会服务村民,为推进红山口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红山口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高月雷称赞道。
“银发红”点燃“文明热”。像这样“爱管闲事”的老年志愿者在呼和浩特还有很多。他们用银发点缀文明,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机结合,唱响了一曲韵味十足的文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