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王劭凯
6月14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呼和浩特站演出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剧院精彩“展卷”。演出将持续至6月16日,为更多青城观众带来一场东方美学的视觉盛宴。6月14日下午,该剧主演孟庆旸、张瀚在彩排间隙接受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采访,并分享了此次演出的幕后故事。
张翰: 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的 创造者和传承者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全剧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剧中展卷人伴随作者王希孟经历了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时光,与这位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国宝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的“出圈”,不仅是因为这部舞剧优秀的编排和舞蹈演员的精彩演绎,更多的是映射出当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当日的采访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王希孟的扮演者张翰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真诚地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致敬。我相信这部舞剧的感染力,来自我们血脉中深深流淌着的文化自信和尊严。”
孟庆旸:这个角色对我来说越来越难演
一提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不少观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2022年春晚,令人惊艳无比的“青绿腰”,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发髻高束、身着长裙的“青绿”。“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剧中,‘青绿’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唯美至极的造型动作,‘青绿腰’是网友给起的,这个动作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中险峻、陡峭的山峰意象。我觉得‘青绿’是一个写意的角色,‘青绿’也许是《千里江山图》中的画魂,也是王希孟与展卷人的时空连接者。饰演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挑战比较大,宋代女子的审美要有溜肩捶背感,而我则是比较符合现代审美的直角肩,在我第一次排练的时候,导演说我完全没有封存千年画卷的那种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导演在初排阶段,要求我们做了很多宋代女子审美记忆训练,我们也看了很多宋代女子的画像。”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目前已经演出300多场,从第一次登台至今,孟庆旸对“青绿”这个角色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越演越难。舞台上呈现的‘青绿’,是去致敬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它也许代表着文化的发现与传承,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感。‘青绿’也是意象的,它又是王希孟与展卷人的时空连接者。所以在演出了300多场以后,我对‘青绿’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诠释‘青绿’的感情变得愈加浓烈,这个角色对我来说也就越来越难演。”孟庆旸表示。
中国传统文化“圈粉”青城观众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的美,绝不止春晚舞台上的6分钟。当晚演出结束后,观看了这部剧的市民郝女士表示:“2022年春晚舞台上《只此青绿》震撼人心,隔着屏幕便治愈了世人浮躁的心。之前就知道这台舞剧好,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好。在现场观看这幅行走的山水画卷,仿佛一场穿越千年、跨越山河的梦,从浮世中抽身,用山河青绿洗涤双眼。”
“看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好的作品会让人热泪盈眶。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看过《千里江山图》的介绍,当时只知道这幅画的地位很高,但对这幅作品的感触比较抽象。观看演出后,不仅化抽象为具象,还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幅名作的魅力。这场视觉盛宴,仿佛让我也随着展卷人进入到了那个年代,目睹了整幅画的绘制过程,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拉近了人们与文艺名作的距离,这种用情、用力讲中国故事的方式可以润泽心灵,充分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市民司女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