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是父亲节,7岁兜兜送给爸爸一个她亲手做的信封,里面有歪歪扭扭的铅笔字:爸爸我爱你!
兜兜的爸爸钭皓倍,浙江缙云籍,是个90后“全职爸爸”。
这对父女的故事,被记录在近期热映电影《神兜兜和奶爸》中。他们经历过一段“疯狂”旅程——从缙云出发,经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抵达西藏,4000多公里的路,仅靠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个小拖车完成。
影片里,父女俩在缙云朱潭山的丁步桥上,对着鼎湖峰大喊“去浪荡”,这是他们奇幻旅行的起点。一路上,遇到暖心帮助,也遇到冷言冷语,他们始终咬牙坚持,互相打气。
父女俩已经走过全国30个省份,下一个目标是“环游世界”。钭皓倍常开玩笑说,女儿上的是一所“全国幼儿园”,“一起见过更大的世界,不太容易感到焦虑。”
兜兜目前上小学一年级,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但钭皓倍并不在意女儿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她生活习惯的养成,鼓励她寻找自己的兴趣。在一群焦虑的家长中间,钭皓倍有自己的坚持。
记者对话这对父女,探究他们的“反内卷”实验。
有人觉得这是年轻爸爸的冒进
导演说“是爸爸送给女儿的礼物”
“聪明,勇敢,细腻,坚韧。”这是电影《神兜兜和奶爸》两个多月拍摄过程中,导演高雄杰对钭皓倍的印象。
电影取材于2020年钭皓倍带4岁女儿骑行去西藏的经历。钭皓倍曾在20岁时就骑行去过西藏,一直期待再来一次,疫情期间工作停止、女儿幼儿园停课给了他一个契机。
家人不止一次劝阻,说带那么小的孩子去西藏不安全,但钭皓倍在征求女儿意见后,还是决定“冲动”一次。为了保障女儿在旅途中的安全舒适,他仔细筹备了半个多月,购买了儿童拖车,准备了四季衣服,制定了骑行路线和食宿规划,备足了药品。
这次旅行给兜兜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说起这段经历,兜兜会兴奋起来,如数家珍般介绍沿途的风景:在西藏羊湖坐滑翔伞,品尝了“云的味道”;在西沙群岛捡贝壳,看到了渐变色的海水……
这一路并非坦途。最艰难的一天,下着阴雨,钭皓倍因为低血糖越骑越乏,偏偏想落脚的山村没有一家旅店开门。“当时甚至想过找个大棚将就一晚。”好在最后遇到了好心藏民,父女俩在他家客厅打地铺过了一夜。
这段旅程持续了71天。到了后半程,父女俩已经练就了一身强大的户外生存本领。兜兜对自行车“爆胎”见怪不怪;遇到上坡负重太大骑不动,就下车和爸爸一起走路前进。翻过进藏前最后一座雪山米拉山时,钭皓倍和女儿对着雪山激动大喊——这是他们默契的庆祝方式。
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年轻爸爸的冒进,但导演高雄杰在记录下父女骑行过程后觉得,这更像是父亲送给女儿的一份礼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的坚持,相处间传递的亲情温暖,都让人非常动容。”高雄杰说,这些点滴,为兜兜的童年注入了坚韧、勇敢、善良的人生底色。
当了四年全职爸爸不焦虑
女儿考试没考好也不焦虑
当了4年全职爸爸,钭皓倍却不是一个信息闭塞的爸爸。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自媒体旅行博主。对他而言,拥有自己的兴趣,在家的生活“不会越来越封闭,只会越来越广泛。”
如今,自由职业和远程办公让更多人从固定工作地点和时间中解放出来,对于许多选择全职带娃的父母来说,也许有了更多“家庭与职场”融合发展的选择。
钭皓倍的业务规划一直贴合着女儿的成长。起初,他和家人一起经营服装生意,为了能多和孩子相处,他另外拓展了童装业务线,现在,他将主要精力投入自媒体。
他向记者分享了一天的作息:早7点,给兜兜做早饭,送她上学;接下来是他的自由时间,剪辑视频,处理一些工作,空闲时就去打篮球、钓鱼;下午5点,接兜兜放学,做晚饭;兜兜做完作业后,父女俩会在一起聊会儿天。
对许多人来说,全职在家也许会造成人际圈的缩小,但在钭皓倍看来,互联网其实给予了人们更大的互动范围。他一边通过自学网上课程运营自媒体,一边基于兴趣爱好加入社群,他将其形容为“有效社交”。
与传统印象中,顾家、不爱外出、喜爱稳定的人才适合做“全职爸妈”不同,“全职爸妈”的概念在钭皓倍这里得到了更新:全职带娃并不意味着切断与社会的连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工作模式。
钭皓倍还是当下少见的“不焦虑的家长”。
当女儿为考试没考好而沮丧时,他会宽慰女儿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课余,他会鼓励女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画画、钢琴、骑马……他不会强求她考到多少级、取得什么成绩。
钭皓倍发现,兜兜把骑行路上的“坚持”慢慢融入了生活。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她会主动提两袋纸巾,帮爸爸分担;她喜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比同龄人更勇敢坚韧一些。
父女俩约定:10年后,一起去攀登珠峰;等兜兜20岁后,一起去完成世界七个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钭皓倍在朋友圈写道:“我想带着她去探索这个世界,做她的引路人,让她去寻找自己的人生。”
(据《钱江晚报》周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