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你有违规操作,会影响个人征信?

反诈中心紧急预警:假的!别听信!

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张巍)如今,个人征信已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失信不仅影响个人信贷,还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大家重视征信的心理,编造“可以消除不良征信”的谎言实施诈骗。几天前,市民孙女士就因此落入电诈分子的圈套。

6月25日,市民孙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声称孙女士在该平台上的“白条”利率不符合相关规定,导致征信有了不良记录,需要尽快处理,否则会成为失信人员。由于孙女士从来没有使用过该“白条”服务,便没有相信对方。但是对方随即报出了孙女士的身份信息,称是孙女士在网上购物领取优惠券时,点击开通了该服务。“客服”随后还发给孙女士一个网址链接,称孙女士可以使用某浏览器打开该链接,登录“某某征信网”查询自己的征信状况。孙女士照办后,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失信记录”,再想到自己确实领取过优惠券,便相信了对方的话,按对方的指示下载了某会议App,进入了一个会议房间,并开启了屏幕共享。这时,“客服”称孙女士需要将“白条”账户中的贷款全部提现,然后把钱转到指定的账户进行清账才能修复征信。孙女士慌乱之下便贷了60000元的款,并全部转给了对方。但随后,对方又以孙女士在其他平台仍有贷款未还清为由,要求孙女士继续贷款并转账。这时孙女士才察觉自己被骗,遂报警。

反诈中心民警表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无权删除修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不会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向信息主体告知涉及贷款、金钱或者其被纳入黑名单的信息,因此,所有声称可以帮助消除个人征信不良记录的,都是诈骗!市民应提高警惕,切勿随意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征信认证或金钱交易,防止上当受骗!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