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人文·鉴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莲花古玩,别样精彩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吟咏莲花的诗句。莲花又称荷花、藕花、芙蕖、菡萏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字形象地说明了国人对莲花的情有独钟,就连一些传世的古玩上,也时时可以见到莲花的“倩影”。

莲花汝瓷,巧夺天工。图①是一只北宋时期的汝窑莲花温碗,形似一朵盛开的十瓣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釉面高雅清丽。汝窑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胎质细润,色泽独特,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温碗,是盛行于晚唐至宋代的温酒器具,多与执壶配套使用。这只莲花温碗,内外壁遍饰天青釉彩,明丽澄净,柔和典雅,尽显汝窑瓷器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艺术风韵。器身除薄若蝉翼的开片之外,无一丝外加纹饰,颇具莲花天然去雕饰的独特禅意,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玩珍品。

玉雕莲花,寓意吉祥。莲不仅是古今才子的讴歌对象,也是历代玉雕大师最为喜爱的题材之一。图②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清代玉雕笔架。造型别出心裁,镂空雕出夏日荷塘的自然情趣。莲叶片片,莲花盛开,还有那花叶下掩藏不住的弯弯莲藕,再配上大小相宜的紫檀底座,黑白相映,更显富丽堂皇。

传世玉雕里的莲花纹饰寓意非常丰富,“一品清廉”以莲花来借喻人的生性高洁,为官清廉;“并蒂莲花”象征夫妻同心,比翼双飞;鲤鱼搭配莲花,借喻连年有余,生活富足;鹭鸶和莲花的组合,寓意一路连科,鱼跃龙门。

剔红莲花,美轮美奂。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传统漆器工艺,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图③是一只明代永乐年间的剔红荷花茨菰纹圆盒,盒盖略微隆起,器身斜壁内收,盒底稍显内凹,酷似这一时期市井流行的蒸饼。此盒通体红漆素地,盒面雕满莲花及茨菇等水生花草,外底髹赭色漆,近足处留有针刻的“大明永乐年制”六字行书款,字体秀气,笔道纤细。

莲花素称佛门圣花,在佛教文化中被作为神圣净洁的象征,如“观音坐莲”。茨菇又名“燕尾草”,与莲花相伴而生。这只漆盒雕刻刀法圆熟细腻,纹饰边缘抛光平滑,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非常难得。

莲花吸杯,匠心独具。炎炎夏日,人们最喜欢用带吸管的杯子喝各种清凉饮料。其实在古代就有这种“吸杯”。图④是一只清代光绪年间的粉彩莲花吸杯。此杯由杯子和吸管两部分组成,杯口圆唇外敞,杯腹下收,杯底较平。杯体呈一朵盛开的粉红莲花,莲瓣外大内小,层叠有序,舒展自如。花瓣深处的黄色花蕊娇嫩柔润, 内有小孔,与莲梗相连。翠绿色的中空莲梗随杯体曲弧向上,既为杯柄,又为吸管,其上布满黑色小刺,摸上去凹凸感十足。

莲花为杯,莲梗为管,杯管相连,浑然天成,妙趣无限,我们不由为古人的智慧所赞叹。

(据《联谊报》朱卫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