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朱晓表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安娜 刘芳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头伏将至,近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中心获悉,到该中心预约三伏贴、三伏灸的人日益增多,尤以“一老一小”最为火爆。
7月3日,在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中心,刘女士带着孩子一大早来预约三伏贴。“孩子免疫力低下,还经常咳嗽,遇到冷空气、灰尘时干咳得症状会明显加重,在夜间和凌晨也会咳得比较厉害。”刘女士说。朱晓主任介绍,不少孩子有肺气虚的情况,常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等,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孩子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等治疗,能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此外,伴有面色萎黄、吃饭不好的脾虚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加用脾胃贴改善症状。
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故称这些病为“冬病”。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正是治愈旧疾的最佳时期。
当日,也有不少女性前来预约。小吴经期经常痛经,最近一两年月经量减少。去年开始,她来到该院贴三伏贴,症状得以改善。朱晓主任说,三伏贴和三伏灸深受广大女性追捧。此外,冬病夏治还包括督灸、脐灸和隔物灸,趁着这个时段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冬季多发疾病。
冬病夏治能治疗哪些疾病
朱晓主任表示,三伏天正是补充阳气的大好时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治疗疾病和养生。三伏贴、三伏灸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辨证用药的,而且不同患者贴敷、灸疗的穴位也不尽相同。
冬病夏治能治疗哪些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小儿相关疾病主要有: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妇科病主要有:痛经、盆腔炎、宫寒(不孕)等;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风湿类疾病主要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疼痛类疾病主要有:慢性腰腿疼痛、肩周炎、颈椎病等,以及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如人容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夏天更需要“热”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的日子,许多市民都想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吃点凉拌菜,来块冰西瓜,喝点冰镇饮料,空调吹一天……想想都觉得惬意。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夏天“热”着过才养生。
“热”养生是通过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避免寒凉入侵身体。人的体内如果有湿气,身上的问题就会慢慢显现,同时也会损伤阳气。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就得出汗,就得“热”养生,采取以热制热的方法起到“散”“泄”的目的,加速体内邪气湿寒、污浊之物的外排。
“热”养生包含食疗、运动、饮食、作息。食疗,根据“热”养生理念,现代人应该少吃或不吃寒凉食物,体内湿气严重者更应该避免进食任何寒凉食物;运动,“热”养生强调通过每个人的个体情况,针对性进行合理的运动并保持合理的运动量。推荐大家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锻炼,达到天人相应、生发阳气;饮食,少吃寒凉食物是三伏天养生的重要原则。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如果贪图一时痛快,大吃寒凉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作息,由于夏季昼长夜短,阳气旺盛,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以养阳气生长,因此首先要夜卧早起。夏至以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相比冬季而言,需要更早起床。夏季合理的就寝时间为22时至23时,起床时间为6时左右。而由于天气炎热,更易消耗,建议有条件的话要睡子午觉,也就是中午小憩一会儿,有利于下午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保持精力旺盛。
此外,朱晓主任表示,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
医生简介:
朱晓,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精通体质辨识调理、经络测评疏通、心理调治、营养膳食搭配、慢病防治和调理等,擅长失眠、耳鸣、鼻炎、咽炎、面瘫、各种疼痛、带状疱疹、皮炎、脾胃病、便秘、产后风、肥胖、痛风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