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昉
一直很喜欢大画家潘天寿的绘画作品,虽无力购藏他的绘画真迹,但作为印刷品的《潘天寿书画集》则早已是敝书斋的案头物,供我时时翻阅欣赏。令人想不到的是,潘天寿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造诣,一册《潘天寿诗存》让我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此书购于一家古旧书店,价格不菲。书为线装本,封面深蓝,开本阔大,古雅赢人。扉页“阿寿诗存”四字,由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王个簃题写,颇显高古清奇,悦人眼目。书由潘天寿纪念馆编纂,1991年5月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潘天寿诗存》的序,由曾任西泠印社社长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张宗祥撰写。序写于1936年,张宗祥时年82岁。作为学识渊博的宿儒,张宗祥对潘天寿诗歌的评价是:“棱峭横肆,意出人表。”他说:“潘子以画名世界,琢一章曰‘一味霸悍’,其志之所在可知,宜其诗‘棱峭横肆’如此也。”说的是潘天寿有一方钤画印章为“一味霸悍”,用以概括自己冷峻孤傲、苍劲雄浑的画风。而他的诗风总体为峭拔恣肆,颇多古拗老辣之作。他画风的“一味霸悍”与诗风的“棱峭横肆”是息息相通的。
潘天寿的这部诗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潘天寿诗賸》一卷,收录了画家早年写的若干诗作;二是《潘天寿诗存》二卷,两部分合诗三百余首,总名《潘天寿诗存》。这部“诗三百”,生动、细腻地记录了一代艺术大师在一段非常时期的心路历程。《潘天寿诗存》中最动人之处,莫过于画家写于“避寇”途中的那些直抒胸臆表现其真情实感的诗章。如《渡湘水》:“岸天烟水绿粼粼,一桨飘然乱离身。芳草满江歌采采,忧时为吊屈灵均。”在战乱中奔波避难的艺术大师,身若飘萍,眼见山河破碎,怎不忧心如焚,怀有满腔爱国热情的他,想到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是很自然的事。
读《潘天寿诗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作为艺术大师的潘天寿,早已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而从民族的血脉与历史中体验到了家国的分量,他历尽艰辛,根植现实土壤,即使走到生命尽头,也没有丧失自信心。70岁时,潘天寿画了他平生最后一幅画《梅月图》,并题诗曰:“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这是他高洁品格的自我表白,令人肃然起敬。4年后,他溘然长逝,走完了他坎坷而丰富的人生之路。他与山水、与花草树木交了一辈子朋友。他是绘画的精灵,经过生命的长途跋涉,走进了中国绘画史册。
潘天寿先生的诗名显然为画名所掩。《潘天寿诗存》所收三百多首旧体诗,“棱峭横肆”、雄豪俊逸,同时也不乏清淡隽永的一面,文学价值很高。这些诗,既是这位艺术大师曲折一生的写照,又是他对人生、对艺术深刻思考、精辟洞察的记录,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