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的曼妙轻盈固然有趣,但夏绿的健壮豪情更能让人激动。在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盛夏里,孩子们探索夏日的兴趣不减。为让孩子们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体验劳动之美,呼和浩特市各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各式探索实践活动。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杨永刚
全程参与建设“立体小菜园”
7月3日,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们开展了一项STEM项目学习——立体小菜园。
在项目前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立体农场的相关资料,针对立体农场的优势以及现存的不足,以小组形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建造、种植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推测与猜想并绘制立体小菜园设计图等,在讨论中不断改进、细化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筛选出适合在阳台种植的蔬菜,即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的蔬菜品种。学生准备好蔬菜种子、种植所需土壤、搭建架子的材料以及培养植株的容器,为实践做好了充分准备。
项目中期,学生们分工合作,用自己的双手搭建架子,松土、播种、浇水、除草,并积极参与对植株的养护。学生们通过实践,零距离感受到土壤的湿润、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成长。不仅收获了种植的知识和技能,还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寻农耕之美 享劳育之乐
7月3日,南门外小学教育集团主校区一年级部分师生及家长代表来到南门外小学教育集团劳动实践研学基地,与南门外小学黄合少分校部分师生开展了“寻农耕之美,享劳育之乐”主题劳动实践研学活动。
土地做课堂,劳动见成长。种植实践分为西瓜种植、秧苗种植、保卫土豆三部分。学生们通过科普小课堂初步了解了手中种子、秧苗的巨大能量;通过体验铺地膜、挖坑、浇水、栽种、埋土、拔草等多个劳动环节,感受了劳动中的智慧与魅力。松果变身记、点石成画、竹编船、自然风铃、葫里葫涂、植物印染六个部分的劳动手作,师生以基地的植物为材料,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个花样丰富、色泽亮丽的“艺术品”,赋予了各种植物新的生命和灵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亲历自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对话大自然 感受“夏韵拾光”
7月4日,玉泉区第四幼儿园大班组开展了“夏韵拾光”主题活动。第一分队的孩子们进行了“自创夏日绘本”的体验,他们希望的夏日故事采用图画表征的方式进行展现,奇思妙想跃然纸上,诉说着“百味夏天”。第二分队的孩子们收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花朵、小野果、沙子、果壳果皮等装进瓶子,亲身体验、感受自然气息,动手制作完成“夏日感官瓶”。
一花一草一叶,都在大自然中以它们独特的方式保留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好奇和兴趣的驱使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探寻夏日绿植的奥秘,留存了许多属于夏日的印记。多彩的颜料,丰富的想象,在纯白的世界里,让色彩与扇面、塑膜交融晕染,描绘出一片五彩斑斓。孩子们用画笔阐释眼中的世界,体验手绘夏日的乐趣。
夏日炎炎,正是玩水、玩沙、玩泡泡的好时节。孩子们感知水的秘密、吹出七彩泡泡、体验绵柔沙子于指尖流动,在互动游戏中增进亲密感情及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团队意识。这就是孩子们最爱的夏天的样子,在孩子们的眼中,夏天是囊括了味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的美好季节。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够从自己日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回顾夏日生活感受和发现夏天带来的奇妙体验与盛夏相见。简单的酸奶杯,一层西瓜、一层火龙果,还有其他水果再加上奥利奥和巧克力豆搭配在一起,孩子们将自己的杯子填充得满满的,色彩缤纷,简直太美味了,成就感爆棚!
大自然是生活中最有趣的老师。睁大眼睛,去寻找夏天的美;张开嘴巴,去品尝夏日的甜;竖起耳朵,去倾听夏日的歌;张开手臂,去拥抱夏天的趣,这是孩子们探索夏天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