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人文·史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渴睡”原是“貉睡”之误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一趣事:“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北宋名相吕蒙正谥文穆,故称“吕文穆公”;胡旦曾任将作监丞,故称“大监”。“薄游”指为微薄的俸禄而宦游于外。两人的交往正发生在吕蒙正“薄游”的时期。吕蒙正头一年状元及第,胡旦紧接着第二年也状元及第,真可谓一时佳话。“渴睡汉”也从此成为吕蒙正的谑称。

先辨析一下同义词“瞌睡”。“瞌”从目从盍,“盍”表声兼表意,本义为覆,为合,合目当然就是睡觉了。明代字书《正字通》解释说:“人劳倦,合眼坐睡曰瞌睡。”

而“渴睡”一词,很容易被人误解成非常渴望睡觉,但其实“渴睡”应该写作“貉睡”,是貉这种动物要睡觉。貉是一种外形像狐狸的哺乳动物,穴居于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同一山丘上的貉叫作“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这当然是对“貉”这种动物的污蔑。

北宋彭乘所著《墨客挥犀》有一条专记貉的有趣特性:“貉行十数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既行复睡,性嗜纸,状如兔,毛质滑腻可爱。”彭乘还信誓旦旦地说:“予元符中,于京师卖药翁处见之。”

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辨析过“渴睡”这一俗语的误用:“貉生山野间,状如狸,头锐鼻尖,斑色。其毛深厚温滑,可为裘服。与獾同穴而异处,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出则獾随之。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已而复寐。故人好睡者谓之貉睡,俗作渴睡,谬矣。俚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聋也,故见人乃知趋走。”

(据《天津日报》许晖)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