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脑瘫小伙挑战高原骑行“天花板”

两个月骑了4600公里,坦言希望未来闯出一条路

李明到达珠峰大本营

时下,挑战各种骑行难度的“骑行达人”“骑行大神”屡见不鲜,但近日一名十分特殊的骑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小时候被确诊脑瘫,一度走路都摇摇晃晃,时常双手发抖,更别说骑车了。但如今的他却顺利完成了骑行318国道的壮举,骑到318国道的终点后,他还沿着219国道继续骑到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然后返回拉萨,两个月骑了4600公里!7月18日,刚刚返回拉萨的李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这次挑战给他带来了很多改变,身体的机能变好了,心胸也更加开阔了,他希望“通过骑行闯出一条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小时候被确诊脑瘫

如今被称“骑不死的李明”

李明是黑龙江佳木斯人,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为了保证母子生命安全,医生用产钳把他夹了出来,他生下来3天不会哭。李明两岁前不会爬、不会坐,19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脑瘫,直到5岁还不会走路。那时候父母的单位效益不好,他们只能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带他四处求医,但是从来没有放弃。

脑瘫对李明的主要影响是走路不稳,双手发抖,不容易完成精细动作。直到6岁时,李明才有一点零星记忆,不过童年记忆里他经常因为走路磕磕绊绊、说话磕巴被嘲讽。

但李明的心态很阳光,他8岁上小学,并不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反而努力尝试融入。初中毕业之后,李明进入一所职业高中读计算机专业,但是毕业后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只能和家人一起做小生意。

2006年,李明跟着同学来到北京。他先做了几天保安,后来他找到在北京做物流的三舅,帮着送货、卸货,跟着干了几个月,李明熟悉了北京的路况,买了一辆三轮车,在五环内为舅舅送货物,每天要骑车跑60至70公里。父母不放心李明一个人在北京,那年9月关掉了老家的生意,一起到北京和儿子团聚。一家人先是用小面包车帮人运货,后来又跑从北京到广州的长途货运。

2011年,李明在一家做葡萄酒的外企找到工作,负责外勤送货。他遇到一名喜欢骑车的同事,每天骑20公里上下班。新世界的大门向李明打开了,2012年6月2日,李明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他开始一点点练习,起初骑5公里,慢慢地越骑越远。他的骑行距离越来越长,不断挑战自己,2014年7月,他参加环青海湖骑行比赛,骑了十多天,此后父母终于放心让他骑车了。从2014年起,他参加了多项骑行活动。

从2012年到2019年,李明的骑行里程达到7万公里。他在短视频平台的账号是“李明骑迹”,而朋友们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骑不死的李明”。

一路骑行从不推车

“推着走100米也不完美”

骑行给李明带来很多改变,他的自信心更强了,药也不用吃了,“骑行是我的理想,我喜欢挑战自我。我认定骑行对我的康复有效果,能够慢慢调节我的身体。”

李明有一个梦想,就是挑战骑行天花板——318国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做了几年的准备,而且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在北京拉练,每天骑70公里山路。5月18日,李明从成都出发,正式踏上318川藏线的骑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从不推车,实在骑不动就停下来缓一会,自己感觉哪怕推着走100米,也不完美了。”

6月15日,李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翻越了海拔5000米的高山2座,海拔4000米的高山10座,终于抵达拉萨。然而,他不满足于骑完川藏线,还想继续向前骑,一直到318国道的终点,再沿着219国道骑到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然后返回拉萨。

骑行让身体机能变好了

希望未来闯出一条路

李明在拉萨休息了3天,6月18日开始第二段挑战。这次他孤身一人,独自享受挑战。李明说:“出发以前都是梦想,上路以后都是挑战。”第二段挑战的难度远超川藏线,这里不仅海拔高,天气变化也非常快,有时突然就会下雨甚至下雪。路上经常能看到雪崩的警示标志,这些甚至在川藏线上都不太能见到。

6月25日到了珠峰大本营,6月30日到达318国道原点聂拉木人民广场,7月7日到达吉隆口岸,“每一段都很有难度,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喜欢这种挑战。7月18日下午,李明回到拉萨。

这次骑行之前,因为手颤抖的原因,李明不太敢用手机,现在他突破了这个障碍,路上的视频和照片基本上都是自己拍摄,手越来越稳。他还想尝试更多挑战,比如学习搭帐篷,这样明年就可以骑行阿里。

李明说: “运动能够改变身体,运动能够改变大脑。我希望通过骑行闯出一条路,能创造一点点的价值。如果在我的影响下,能让一个人更健康,我也会感到快乐,这是我的初衷。”

(据《扬子晚报》宋世锋)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