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咱爸咱妈 上一版 下一版  

诈骗套路并不新 却仍能屡屡得逞

快帮家中老人捂紧“钱袋子”

民警上门向老人宣传反诈知识

“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宣传进社区

民警教老人如何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刘芳 安娜

近年来,养老骗局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等特点编写了一出出“剧本”诱骗老年人上钩。被骗老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更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近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面对迷惑性高、有针对性、精心设计的骗局,因贪便宜心理、信息相对匮乏等因素,老年群体靠自身力量难以抵御环环相扣的套路,很容易落入诈骗陷阱。为此,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汇总了几种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教你帮家中老人捂紧“钱袋子”。

套路并不新 但老年人还是上当了

近日,家住玉泉区蛋厂路的六旬老人李秀莲遇到一件糟心事。6月16日一早,李秀莲正要外出买菜,刚走出自家大门口,就被一名气喘吁吁跑步而来的男青年拦住了去路。“阿姨,我是大伟哥的同事,他刚才在上班路上开车撞了人,对方要1000元钱了事,大伟哥身上没装钱,对方也不让他走,让我来找您拿钱……”

“撞得厉害不?这可咋办?我家里也没有1000元钱呀!”一听到自己儿子开车撞了人,李秀莲急忙往家返,想要取上手机给儿子打电话了解情况,可是刚转身就被该男青年一把拉住道:“您别急,对方伤得不重。只是大伟哥的车保险到期了,这事就得私了,还要快,不然让交警看到就麻烦了,您快给我拿钱,有多少算多少。”就这样,利用老套又简单的骗术,仅仅两分钟,李秀莲老人就上了当,将家中仅有的300元钱交给了骗子。

“说实话,由于平时工作太忙了,确实忽略了家里的老人,对我妈关心不够,忙起来还时常不接她的电话,这才导致我妈当天连个核实电话都没有给我打。”案发次日,李秀莲的儿子前往玉泉区公安分局鄂尔多斯路派出所报警时自责地说。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类老套路专挑老年人下手。一位有过受骗经历的老人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骗后他因不想麻烦家人而自认倒霉,又因为爱面子而瞒着家人,没有报警处理。“孩子们都忙,他们也没空关注这些小事,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所以就不会告诉他们。再说,有了这次遭遇,下次我肯定不会再上当了。”老人说。

轻信高回报 养老钱差点“打水漂”

不久前,年近七旬的牛先生相信了网上投资理财的骗局,竟然来到银行要求工作人员帮其向一个陌生账号转账15万元。所幸,警觉的银行工作人员简单地询问了几句后发现情况异常,果断报了警。最终,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及时劝阻,使牛先生免遭电信诈骗。

7月4日,牛先生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讲起此事时仍心有余悸。原来,退休后的牛先生夫妇二人每月有近万元的退休金,因为平日生活节俭,所以能够攒下一些积蓄。“最早是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时听到别人讨论网上投资,很感兴趣,就主动加了对方的微信便于交流。后来,被对方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看到群里时常有人晒出理财产品收益,自己就越来越心动,才想着用积蓄多赚些钱。”牛先生说。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年人因为生活枯燥,所以爱跟人聊天、搭话,且防范意识淡薄。同时,不少老年人手中有养老钱,且子女们有经济来源,自己的养老钱可以任由自己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

老年人防受骗 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发力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属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防非”、主动“拒非”的良好社会氛围,日前,自治区民政厅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开展了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宣传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派发宣传折页、悬挂主题海报、摆放警醒展板等形式,紧扣老年人关于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知识盲区、认识误区和受骗重灾区等内容,重点对宣称提供养老服务、预定养老床位、缴纳预付费等形式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进行讲解,精准揭露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套路”手法,使“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诈骗”的理念深入人心,帮助老年人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此外,不久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也发布了老年人最易受骗电诈案类型,如以健康为诱饵,以免费体检、会诊为幌子,诱骗老年人购买各种“神药”;以亲情为诱饵,打电话给老年人谎称亲人发生车祸、欠债等紧急情况,忽悠老年人转账;以权威部门威吓,冒充政府部门骗取老年人信任;还有在路上假装捡到值钱物品,让老年人参与“分赃”,拿现金换取假的贵重物品等诈骗类型都比较高发。

反诈民警表示,预防老年人受骗离不开家庭的关爱和引导。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年群体、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风尚,树立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家庭成员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通过陪伴和关心让老年人拥有富足的精神感受,并在陪伴中时刻感知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在涉及经济、健康、心理等方面问题时,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建立起与老年人良性、正向的沟通方式。

民警介绍说,预防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行为,根本在于增强老年群体的自主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开展“防诈”“反诈”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需要凝聚起各界的宣传力量,不断营造宣传氛围,充实宣传内容,除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之外,还应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诈骗案例进行定期通报,并不断丰富宣传方式,制作富含趣味性的反诈、防诈主题短视频等,进一步引发老年群体的关注和重视。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