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李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暑期等节假日期间,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激增。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观众营造更好的参观和体验环境,我市多家博物馆场所在近期推出延时开放服务。
开放时间延长
游客数量增加
“你好,我想带着孩子进馆内转转,你们是不是快下班了,我们还来得及吗?”7月25日16时许,市民王芳女士咨询门口的工作人员,她想带着5岁的儿子进呼和浩特博物馆参观,但又担心要闭馆。
“来得及,来得及,我们博物馆最近推出延时开放服务,除了周一闭馆休息,每天18时才闭馆呢。”工作人员回答道。
“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场所,但博物馆多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与大多数上班族的工作时间相冲突,造成市民很难在下班后前往博物馆参观。现在开放时间推后1小时,市民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前往就近博物馆参观,真是好举措。”王芳女士说。
昨日下午,呼和浩特雨过天晴,许多市民和游客来到昭君博物院观光游览。展厅内精美的藏品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许多外地游客还拿着笔记本认真做笔记。参观完的游客则来到展厅外拍照留念。游客陈先生为家人拍完照片后看了看手表,发现还有1个小时博物院才闭馆,于是带着家人继续游览。陈先生是从湖北带着全家人自驾来到呼和浩特的,品美食、看草原、游博物院让他对呼和浩特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从外地来旅游,就是想走得慢一点,看得仔细一点,可是经常因为场馆关门早而遗憾地离开。今年我们来到呼和浩特却发现许多博物馆都是下午6点闭馆,延长了1个小时的观赏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观赏了。”陈先生说道。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昭君博物院从7月18日开始延长对外开放服务时间,在此期间,前来昭君博物院参观的外地游客和本市市民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4000人。同时,为了让游客享受到最舒心、最贴心、最安心的参观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耐心细致地为游客介绍、指引参观路线,及时为有服务需求的群体,特别是老年游客办理参观信息登记和提供咨询、导览等相关服务。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游客朋友们有更好的参观体验,乌兰夫纪念馆将对外开放时间做了适当延长调整。开放时间的延长使每天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以前纪念馆、博物馆闭馆的时间是下午5点,虽然很想带着游客来参观,但是时间紧张就取消了。开放时间延长后,我们给外地游客安排的行程更加丰富了,也可以让大家对呼和浩特有更深刻的了解。”带着旅游团来到乌兰夫纪念馆参观的导游员小蒋表示。
多措并举
迎接暑期“博物馆热”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公众参观需求,7月18日至8月31日(每周一闭馆),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参观时间从过去的9时至17时延长为9时至18时。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对暑期开放时间做出延长调整,从原来的17时闭馆调整为18时闭馆。具体开放时间为7月25日到8月27日(周一闭馆)每日开放时间为9时到18时(17时停止入馆参观)。同时, 暑期将陆续推出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强化服务供给。4D影院科普电影场次由每日4场增加至每日5场(于每日17时增加一场)。
内蒙古博物院也延长暑期开放时间,7月22日至8月27日,从原来的17时闭馆调整为18时闭馆(17时停止入馆参观)。
乌兰夫纪念馆延长参观时间,从7月22日至9月1日,开放时间为9时至18时,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在延长开放时间的同时,还开启了线上线下同时预约参观的模式,方便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表示,延时开放不仅仅是单纯的延长开放时间,服务也始终“在线”,比如馆内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延时开放期间不间断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和帮助。目前博物馆的服务时长、服务半径和服务内涵都有待延伸,不仅是时间长度,服务内容也需要慢慢充实起来,因为延时开放服务的核心还是要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