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婉拒捐赠靠自己,“拐杖煎饼哥”走红

7岁时失去行走能力,他在长沙打拼的励志故事获百万网友点赞

吴探青拄着拐杖打理自己的小摊。

深夜的湖南长沙街头,一副拐杖、一辆三轮车、一个煎饼摊,拄着拐杖摆摊卖煎饼的吴探青挥汗忙碌着。他的故事被食客拍摄发布至网络后,获得了百万网友的点赞。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火”,吴探青婉拒了所有的善意捐赠。他说,即使双脚行走不便,依旧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

7月26日晚,他的煎饼摊又在长沙街头开张了。

不幸:7岁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下午2时许,吴探青在家中做着出摊前的准备。清洗餐车,手拿抹布,靠着手臂力量一点点移动。

“每次出摊前,我都会把餐车洗干净,不能让别人因为同情照顾生意,要靠干净卫生、口味好吸引顾客。”吴探青憨憨地笑着,花了不少工夫,餐车被擦洗干净。没有油垢面糊,摊煎饼用的每一样器具都干净如新,虽然只是一辆小小的三轮餐车,但赖以维生的吴探青格外珍惜。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2时,他都会守在餐车上,等待顾客光临。“摆的时间长一点,就能多赚点。除了养活自己,也想帮一帮家里。”

1990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的吴探青是家中次子,上天在他7岁时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7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的脚就使不上任何力气,完全不能走。”刚刚踏入校园的他,从此不能徒步去学校,父母带着他辗转于各个医院。

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和佝偻的背影,摸着一直不见好转的双腿,年幼的吴探青逐渐明白,自己生了很严重的病。“骨移位,上过手术台。太严重了,没办法治好……”12岁那年,同龄的小伙伴小学毕业,吴探青被医生告知再也没法正常行走。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未让他就此消沉,少年倔强地咬着牙,在家练习用椅子代替双脚行走。

“父母心疼我,没要求我学会走路,但我渴望自由,羡慕同龄人上学放学,羡慕别人能去想去的地方。”可惜的是,吴探青最终也无缘于校园,“我没办法一个人去学校,也不想麻烦家里人。农村没有残疾人学校,也就耽误了。”没有上学,吴探青硬是靠着家中的一本新华字典,做到识字读书。

坚强:8元“工资”诱发少年靠双手生活

“14岁的时候,我帮周边的村民晒玉米、掰玉米、收玉米,赚了8元钱。从那天开始,我就认定自己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到钱。”14岁收获的8元钱,让吴探青坚定了独立赚钱生活的信心,他力所能及地做着零工,赚取生活费。

刚成年,他便接手了亲戚的网吧经营,虽然网吧内只有几台破旧的电脑,但吴探青还是格外用心。然而他付出了所有心血,网吧一直未能盈利。

2014年,吴探青只身来到长沙,开始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售卖平江香干、做社区团购,为了养活自己他卖过烤玉米、烤红薯、凉皮凉面……吴探青把自己能想到、能做到的活都尝试了一遍。

“我想在这个城市生活下来,哪怕是苦一点,也想靠自己生活。”开始卖煎饼是在今年6月,一位朋友因为经营不善将小摊转手给了他。白天买菜备货,夜晚把小餐车开到梅溪湖音乐喷泉广场,“晚上人流量大,可以多赚一点钱。”靠着勤劳和认真,吴探青实现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

“一名顾客把我的故事发到网上,好多人特意来找我买煎饼,特别感动,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在陌生人的鼓励下,吴探青开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每个守摊的深夜里,他都会架起手机,通过直播和大家互动。吴探青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账号“励志拐杖哥”的后台,无数条评论和私信都是对他的鼓励,每一条他都仔仔细细阅读珍藏。

(据《三湘都市报》田甜 黎凤 熊潇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