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3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是姑娘们不够拼 而是踢球的人太少

在第九届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小组赛上,中国女足以1∶6的比分惨败给英格兰队,从而失去晋级的机会。足球队核心成员王霜在接受赛后采访时说:“为什么我们比欧洲那些球员都要练得苦,但始终没有拿到想要的成绩?”“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够踢出更精彩的足球,也希望国内的教练们真正地去培养更多会踢球的孩子们。”

进一步发展女足乃至整个足球行业,“永不言败”的意志和精神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认清差距背后的中国足球体制的问题。

竞技体育需要努力,也需要过人的天赋。与国外的“球员流动池”相比,中国足球没有打通从少年到青年的全阶段人才选拔机制。国家队、省队只会选出少年阶段有天赋的孩子进入训练,但是,幼时有天赋,可能长大后就泯然众人矣。有可能遭遇伤病,有可能“大器晚成”,天赋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得以显现。同时,没有打通“体育生”与“文化生”之间的身份壁垒。成为一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就意味着要在少年时期做出选择,成为一名“没有退路”的体育生,父母的“不愿意”和孩子兴趣的“不确定”,让很多有天赋的孩子萌生退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后备队伍”人数极少。

网易体育在赛后采访的一位资深女足从业者表示:“目前国内女足注册的人数是8000人上下,咱们这场的对手英格兰是180万人。”从8000人中选出23人,和从180万人中选出23人,人才储备的差距不言而喻。没有人才,就没有“根基”,再好的教练、再前沿的训练体系也只是斗升之水。

在谈到中国女足未来发展方向时,女足主教练水庆霞反复强调:“希望有更多的小女孩参与足球。”久久为功,女足的强大需要选拔体系的完善,更需要全民意识的转变,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爱足球、踢足球的人多了,中国女足才有站上更高舞台的可能。

(据《湖南日报》赵海若 易博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