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杭州市拱宸桥小学301班的小朋友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不是赶作业,而是时不时去自家报信箱看看,有没有一份来自温州苍南的信。
这封信来自于他们的班主任姚思思。姚老师今年在老家过暑假,启程回杭州前,特意去镇上的邮局寄出了41封信。
从前车马慢,如今书信情更浓。在这些信件里,老师的字里行间都是爱,是彼此的牵挂和期盼重逢的激动,是这个暑假里的所见所闻,是新学期对孩子们的期待——
“好久不见,你一定长高了,也更可爱了!可爱的你,暑假在家里过得怎么样呀?有没有保持学习、坚持运动,好好休息?”
“每一次的出行总会有各种惊喜,亦如我们的人生,总是充裕着各种可爱与美好。如果有机会,姚老师也希望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去体验,去感受,去成长……”
姚老师8月初去了云南,“那里太美了,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已经分别一个月的孩子们,非常想和他们分享旅行经历,以及假期里的点点滴滴。”从云南回来后,姚老师到老家陪伴老人,“回忆起以前只能用书信传递讯息的日子,我突然想到,不如就给班上的孩子每人写一封信。”
在姚老师看来,书信自带一种特别的情感,平时见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在书信中尽情表达。
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三天,姚老师终于诉说完了对孩子们的思念。但当她兴致勃勃准备寄信时,遇到了不少“小状况”。
“我特意网购了非常可爱的信封,但寄信时才发现了问题,地址写哪里?邮票呢?去哪里买?”
于是,姚老师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去镇上的邮局踩点,“投信箱几乎都没什么人用,两侧都摆满了杂物,应该是附近摆摊人的物品。还记得我上一次来寄信还是十多年前,那时上高中,很流行有个‘笔友’。对我来说,这次‘踩点’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我们离传统的沟通方式确实越来越遥远了。”
顺利把信寄出后,姚老师在班级群上告诉了家长们,不出所料,不少家长都纷纷表示,这是自家娃人生第一次收到信——
(据《钱江晚报》沈蒙和 詹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