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旅游途中才能品尝当地美食,或者在网上搜索购买外地特产好物,这届年轻人开始沉迷于开“特产盲盒”——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一股“互换特产”的风潮,就是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互换一般都是本着平等交换的原则,一些交换双方都会提前商量好总价,然后按照这个价格采购。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寻找“特产搭子”成为热门话题。
遇到真诚
吃到最具当地特色的特产
小赵平时爱吃零食,希望尝遍各地的美食。今年7月,看到互换“特产盲盒”的活动在社交平台流行,她也在短视频平台发帖征集互换特产的对象。她告诉记者,她大学在山东上,今年刚毕业回了新疆老家,由于对南方的特产比较喜欢,就挑了福建、云南、重庆三地的网友互换特产。“目前福建的特产已经收到了,我平时喜欢吃甜食,收到的是我喜欢的类型,符合期待。”
小赵表示,在互换“特产盲盒”时,她一般会跟对方约定互换特产的价值,比如200到300元,但对于聊得来的网友,彼此都比较信任,就不会特别约定价值,而是按彼此的心意给对方准备。
小赵说,她给对方准备特产花了两天多的时间,特产都是在当地超市买的,给每人准备了约七八公斤的特产。“新疆干果比较多,本地买也比较便宜,在给他们准备特产的时候,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新疆特产。”
小赵坦言,在交换前她也担心被骗,“毕竟跟陌生网友之间不太了解,不确定自己寄出后对方会不会寄,但我遇到的人都比较真诚,会主动分享快递物流进度。建议大家挑选互换对象时要擦亮眼,比如我不会选社交账号和朋友圈毫无个人生活内容的网友。”小赵说,后续如果遇到合眼缘的网友还会继续交换。
交到朋友
互换特产还一起旅游
“90后”网友小顾在互换“特产盲盒”中交到了新朋友。她在去年的一次特产互换活动中,认识了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小姐妹。两人不仅成了朋友,还在上个月相约一起爬泰山。
小顾告诉记者,去年8月,她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互换特产的活动,询问了评论区的一名网友,感觉不错就加了微信。“没几天她就把东西寄给我了,我也买了我们山东的特产给她寄过去。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上个月,我喊她来山东玩,她就来了,我们一起吃了淄博烧烤,在济南游了大明湖,还去爬了泰山。”
“95后小张来自天津,目前在天津读研。她看到自己喜欢的美食博主发视频称要互换特产,就私信了对方,“位于福建的对方已经准备好特产,又是我关注很久的网红博主,比较可信”。惊喜的是,对方选中了她,她如愿换回了一份福建特产,还包括对方自制的海鲜干货。
小张表示,通过此次交换,她对天津特产更了解了,随后还有想买天津特产的网友咨询她,她也在网上分享了买天津特产的攻略。
感觉被坑
收到价值不对等特产
并非所有的“特产盲盒”交换都能秉承“真诚”“公平”的原则,被坑、被骗的人也不在少数。
河南“95后”网友晓晨(化名)就感觉自己被坑了,她给江西的一名网友发出价值两百多元的特产,但对方给她发来的却是价值不对等的一堆咸菜、几包辣条和一包旧衣服。“我们俩是同一天收到包裹的。收到快递后我就联系她,要求她拒收我的包裹,把东西退回来。但她不让快递员拦截包裹,立马让家人把包裹取走了,之后还把我手机号拉黑了,短视频账号也设置了隐私无法取得联系。我联系快递员,要求把她的旧衣服退回去,快递费她到付,她也不同意。”
这是晓晨第4次跟陌生网友互换特产,但却是第一次觉得被坑了。晓晨觉得,本来互换特产就是冲着交朋友来的,其他互换的网友她都加了微信,只有这个人没加,没想到就被坑了。“我觉得网上还是好人多,像她这样的是少数,怪我自己没想那么多,希望爱占便宜的网友不要欺骗别人。”
律师提醒
双方可作出明确约定
记者注意到,像晓晨这样收到价值不对等特产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人寄出380元的潮汕牛肉丸换回两包纸巾,有人寄出5斤腊肠却收到两包榨菜;寄出特产后对方不发货,甚至在对方收到货后被拉黑的也不在少数。
针对“互换特产”背后潜藏的风险,记者咨询了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的常莎律师。她表示,互换“特产盲盒”本意是双方交换价值相近的特色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产安全风险,具体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互换特产双方没有任何关于价值的约定,也没有交易习惯来约束,双方互换特产的行为可能构成单纯的互易合同。对方不需要对价值不对等进行赔偿。第二,如果双方在互换特产前对特产的价值进行了约定,那么对方寄出特产的价值严重低于约定价值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一方有权请求对方采取补救措施(如补差价、补寄特产等)。如果对方拒绝,则一方可以请求其赔偿损失。第三,如果行为人在互换特产过程中存在主观恶意,以不法占有特产为目的,收到快递后立即“拉黑”“跑路”,此时行为人的行为在民事上可能构成欺诈,需要承担退还特产或者赔偿的法律后果。如果涉及的财产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行为人可能涉嫌诈骗罪。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常莎建议网友在进行特产交换时,应当选择信誉较好、得到过特产互换好评的网友,尽量在寄出特产前,对互易物的价值、品种、寄出互易物的时间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约定。
综合《武汉晚报》《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