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女孩与病魔抗争三年后考入长春师范大学

她用让人心疼的坚强绘出精彩人生

“晓方,你好,我是徐大夫。”“徐姐姐,你好!”“好久不见,看到你朋友圈分享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真为你高兴。开学了,大学校园生活还适应吗?”“还行!”“最近身体怎么样?”“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9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科的徐春雨医生正在和她曾经的一名患者晓方(化名)通电话,这也是晓方康复后两年多,徐春雨医生第一次和她通电话,也让徐春雨医生激动不已。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于亚军

简单的理由 活下去的希望

徐春雨医生说,2016年11月,16岁的晓方因为流鼻血止不住,到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结果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当头一棒,如何支撑起晓方的医疗费,成为家中的难题。2017年1月,晓方随母亲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科,徐春雨医生成为了晓方的管床医生。

当时晓方病情已经发展为高危型。“高危型一般化疗的预后不是很理想,复发的风险也很高,所以对晓方的治疗非常担心,怕她挺不过来。”徐春雨医生说。晓方的母亲为了筹集医疗费用,白天照顾晓方,晚上出去打工。为了增加营养,徐春雨医生打算给晓方输些营养液,虽然费用不高,但对于晓方的母亲来说有一定压力,晓方母亲委婉地拒绝了医生的建议。

看着母亲每每抱着晓方哭泣无助的样子,科室决定给晓方捐款,帮助晓方申请救助金,解决了部分治疗费用。当被问到是什么力量支撑晓方坚持那么大强度治疗的时候,晓方温柔地说:“我就是想快点儿好起来,就能给家里省钱。”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让人心疼的理由,成为了晓方活下去的希望。

“你那么努力,我怎能放弃”

徐春雨医生表示:“因为晓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型患者,化疗方案中的药物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副反应,晓方则会承受很多痛苦。但让徐春雨医生想不到的是,晓方非常听话,她是个内向的孩子,但对于医生嘱托和治疗,她都非常配合,晓方的妈妈也不善于表达,总是默默地在照顾她。”

徐春雨想起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高强度的化疗,药物导致晓方发生了严重的溃疡性口腔炎,已经无法进食,整个嘴里面全都是溃疡。当时我就眼睁睁地看到口腔里的黏膜脱落出来,伴着出血,当时的这种情况除了口腔护理之外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等待慢慢恢复。但是晓方自始至终都不哭,坚强地配合着医生完成每一次治疗!”说到这里,徐春雨医生眼中饱含着泪水。

“我是很心疼这个孩子,哪怕她难受了哭一声我都不会这么揪心。就是因为她从来不说抱怨的话,默默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这种冲击力反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晓方那种拼命想活下来的欲望,作为她的管床大夫,我更要努力地去救她!”徐春雨医生回忆说。

当时她在给晓方治疗的过程中,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回家,徐春雨医生每天脑子里要把晓方的检查结果过上一遍又一遍,就怕哪里疏漏了,影响治疗的效果。经过3年漫长的治疗,晓方的肿瘤指标都显示为阴性,这就意味着她有了良好的预后,并且也逐渐好转起来。2022年晓方最后一次复查结果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徐春雨医生由衷地替她高兴,觉得晓方熬过的苦,自己熬过的日夜都是值得的!

彩虹般的微笑 双向奔赴的感动

徐春雨医生说,晓方虽然不爱说话,但她非常喜欢画画,每次来医院复查的时候,晓方都会背着画夹来,一画就是大半天。她画里的人物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和甜甜的微笑,就像晓方一样,脸上总是挂着彩虹般的微笑。

今年晓方顺利地考入了长春师范大学,在朋友圈晒出了录取通知书,徐春雨医生和同事们纷纷点赞祝贺。晓方告诉徐春雨医生,她想学设计,还想考研,想尝试更多不一样的事情。更加精彩的生活正等待着晓方去探索,相信晓方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我和晓方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医患关系,我虽然治愈了晓方的病,但同时晓方的坚强也治愈了我的心灵。内蒙古医院小儿血液科是一个温暖、有人情味、富有正能量的科室。在病房,一代又一代的医护人员用耐心、细心、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小患者。这份双向奔赴的感动,感动你,感动我,感动所有拼命努力着的人们。”徐春雨医生欣慰地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