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视频不到1分钟,单条播放过亿!

“95后”小伙用手机拍出“大片”

近日网上一段47秒的视频火了,一位博主在“鸦片战争”博物馆,用夸张的运镜、巧妙的设计与恰到好处的配乐拍出了“虎门销烟”这段历史,短短几天时间在网上播放量就超过500万。这位博主网名张校长,真名张校华,是一位广东东莞“95后”,全网粉丝数超过百万,一年前他一条47秒视频全网播放量破亿。更神奇的是,他的拍摄工具仅仅是一部手机,记者联系上张校华,听他讲述拍摄“亿”术大片的故事。

一部手机拍出“大片” 秘诀在于谋定而后动

张校华的虎门销烟“大片”由7幅图片组成,分别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中的英国议会图、运送船图、吸食鸦片的清朝人图、虎门销烟文字简介、林则徐肖像图、虎门销烟场景图及展览厅外林则徐雕像,在几十秒的视频中讲述了19世纪末,林则徐在虎门销毁英国商人非法走私鸦片的故事。整个视频内容不多,但张校华通过忽远忽近、忽上忽下的镜头为视频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网友们纷纷评论道,“拍得太好了,太震撼了,希望快点更新”“这个运镜好牛啊”“以这种方式重温历史,太棒了”“铭记历史,发愤图强”……

张校华告诉记者,“我希望这部小短片能有一些特殊意义,我拍博物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之前更多的是拍景色,缺乏故事性。这次拍摄前,我构想的是通过运镜把博物馆里的各个场景串联起来,通过短片形式去展现这段历史。”令人意外的是,这段被百万网友围观的“大片”拍摄和剪辑加起来只用了两个小时,而拍摄设备仅仅是一部手机。“不仅设备简单,其实我用到的运镜手法和剪辑手法都比较简单,我觉得要拍好一部片子主要在于创作者的构思。”

张校华笑称,自己的秘诀在于“谋定而后动”,“在拍摄前我就已经构思好整个片子路线:开局(英国人走私鸦片)、发展(清末百姓染上烟瘾)、高潮(林则徐虎门销烟)、结局(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样我在拍摄的时候就非常明确我接下来要拍什么、怎么拍。我想表达的是这段历史,而不是博物馆里的各个展品。”张校华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在线下拍摄画展的时候,也是将每幅画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故事,最终这段47秒的视频在抖音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亿。

论起专业也不含糊 在校期间拿过纪录片大奖

大学里,张校华起初读的是能源动力与工程专业,在一次偶然的拍摄活动中,张校华发现依靠拍摄设备,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看世界的角度,因此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大一下学期转到了广播电视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张校华特别擅长于化腐朽为神奇,平日里的小事,坐地铁、打扫卫生、喝奶茶、逛公园都能被他拍出炫酷的感觉。张校华说,视频和摄影作品做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灵魂,是否有创作者独特的表达,“究竟是这个东西本身很好看,还是你能把它拍得很好看,还是在你的剧本里它很好看?”

虽说张校华发在网上的短片大多是用普通手机拍摄的,但玩起“专业”来他丝毫不含糊,在大学期间他曾远赴国外,拍摄的两部纪录片作品,其中一部获得了第九届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学院奖”学生组纪录片一等奖,提到这个全国性的奖项,张校华仍非常骄傲,他笑称,“当时颁奖时候,满屏都是某某传媒大学,而我所在的理工大学就很显眼,当时特别自豪。”

张校华向记者透露,由于拍摄纪录片不赚钱,自己早早就锁定了短视频赛道,毕业后还融资创业,一边拍宣传片,一边做短视频账号代运营。虽然说在校期间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过一条视频涨粉20万的经历,但这次创业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他自己总结为“没有找对方向”。创业失败后他去了一家直播公司当了“打工人”,还一路从基层干到了项目总编导。直到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积累后,他才进行了第二次创业,才有了现在的博主张校长。

张校华表示,“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只是会拍一些短视频,但并不清楚这个赛道的商业模式,直到我打工一阵子之后,才知道一个公司是怎么运作的。”经历过起起落落,张校华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他常提醒自己,一定要“跑”起来。

如今开了摄影培训班 学员有一万多人

如今,除了一名博主外,张校华还会带着单反去拍摄商业宣传片,自己还开了摄影培训班,成为名副其实的“张校长”,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课程在线上线下总计有一万多名学员,在课上自己会教理论知识和实战技巧。

“现在基本是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去拍,都可以成为博主。如果说让大家都用单反去拍的话,那学习成本也太高了,所以我平常也和大家一样,拿手机拍。我希望能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好作品不是一定需要好设备,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拍摄大片。”张校华透露,许多学员学习的目的并非是想以此为生,“比方说现在一些父母,特别喜欢用手机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我教会他们一些拍摄剪辑技巧,可以让这些记录有更好的表达。”在张校华社交账号的简介中写道:一台手机走天下的狠人。在他的培训课里,摄影设备也是手机。

谈到未来,张校华表示,自己的下一个“大作”仍会瞄准博物馆题材,较火,可能会拍与大英博物馆相关的选题。“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去了解一段故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是通过拍摄,可以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去感受和参与,我也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去讲好故事。”

(据《扬子晚报》姜天圣)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