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中心小学要求所有学生戴头盔上下学,“连走路、坐小车的也要戴”。据央广网报道,徐闻县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戴头盔进校园”是市里的统一要求,要求对象是乘坐摩托车或电动车往返学校的学生及接送的家长。该校在推广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教育局已通知学校进行整改。
至此,当地小学生头上的“头盔压力”顿解,但如何保证这样的怪事不再发生呢?
据报道,“戴头盔进校园”是湛江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乘坐电动车、摩托车出行时,学生及家长应做好“一盔一带”“一人一帽”,确保交通安全。应该说,这样的要求,是对法律法规的遵行,是对学生安全工作的落实,初衷不错。据介绍,该政策已实行一个多月,“对走路、坐小车的学生不作要求”。
但在部分学校“一刀切”加码执行的情况下,当地教育部门似乎并没有发现异常,直到被曝光才引起注意。看过当地小学生佩戴头盔行走的视频和照片,会有惊诧之感。行走时如果佩戴头盔,不仅容易令头部升温、流汗,而且头盔的重量也会造成一定压迫感,如果佩戴者是几岁或十几岁的儿童,可以想见这是一份难以承受之“重”。而且,行走时戴头盔,由于头部转动角度甚至视线局部受限,反而可能带来不安全因素。至于要求坐小车也要戴头盔,那就只能以“凭实力搞笑”来描摹了。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身作则、传导科学而开明的理念是校方和教师的责任。在保护学生出行安全这一事务上,本应以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意识贯彻始终,怎能忘却教育工作者的格调,反而上演层层加码、末端变异的戏法,直至闹出笑话来?
这些恰恰是公众有所担心的地方。近来,“课间休息不让学生下楼”等现象引发公众关注,此类问题在折射出一些学校育人方式保守、僵硬的同时,也说明有关部门有未尽之责任。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监管,向乱象说“不”,什么时候都不过时、都很重要。因此,戴头盔的相关规定不仅需要学校方面加以整改,更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反思。
(据《成都商报》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