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0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萬勝永酱牛肉:

牛肉香里的百年传承 让人一口上头

萬勝永酱牛肉

酱牛舌同样美味

刘凤程正在为顾客切酱牛肉

“店家,来一壶好酒,再来二斤酱牛肉!”在武侠电影和小说中,经常看到英雄豪杰在酒肆里吃饭的场景,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很是畅快,看得让人热血沸腾。内蒙古的牛羊肉味道鲜美众人皆知,当然也有酱牛肉。走进宽巷子美食街,萬勝永酱牛肉的店铺就在这里,传承了170余年的老味道让人忍不住推开门一探究竟……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一方小店 传统味道

推开萬勝永酱牛肉的店门,里面的装修特别简洁,冷鲜柜里放着酱牛肉、酱牛肝、酱牛舌、酱牛蹄筋,这便是店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别看种类不多,看一眼就知道品质差不了,酱牛肉的颜色正宗,肉的纹路也特别清晰细腻,牛蹄筋晶莹剔透,明显感觉到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就特别用心。

回头看过来,墙上只贴着一张简单的价目表,剩下的装饰就是印着“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萬勝永酱牛肉制作技艺”“2018大众评选之我最喜爱的宽巷子民族美食”“旧城老字号”等多张文旅部门颁发的证书牌匾。来自官方的认可,也足以说明这里酱牛肉的口感、品质确属上乘。

“老板,给我拿一块牛肝。”“我要一些酱牛肉。”“给我少拿一些牛蹄筋,天气太冷了,得吃点肉补一补、驱驱寒。”采访当天,尽管气温寒冷,但是店里时不时地有顾客上门。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发现,来客几乎都是店里的熟客,说起购买萬勝永酱牛肉的原因,他们都说最信任的是肉的品质。一位大姐笑着说:“至于味道,也说不上来哪儿特别,反正是别的店里没有的味道,还是最认这一口。”

回族萬勝永酱牛肉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凤程今年已经70岁了,有空还是会来店里帮忙。他说:“我家酱牛肉的制作方法已经传承了百余年,精工细作,1斤生牛肉只能制作出约5两5左右的酱牛肉,口味独特,很受顾客的认可。”

选料考究 精工细作

在这间不大的店面里,还保留着“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在冷鲜柜后方不远就是制作酱牛肉的厨房。下午4点,正是“咕嘟”了一天的酱牛肉即将出锅的时候,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酱香味,中间还偶有一丝药香,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便是萬勝永酱牛肉的独特香味。

据刘师傅介绍,萬勝永酱牛肉传承至今,风味独特,自有其制作经营的理念和一整套复杂严格的工艺流程,首先要精细选料,选取信誉好、正规牛场的健康牛肉中的精品——腱子肉(从不用其他部位的),其肉质精细、新鲜、纯天然;煮制的调料和几味有益于健脾开胃降脂的中草药,包括上好的肉桂、紫蔻、砂仁、玉桂花、草果、丁香、筚拨、白芷等药材磨成粉末做主料,配以传统辅料花椒、大料、桂皮、酱、盐等。整个制作过程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以保证食材的绿色品质和传统风味。

备料的过程似乎平平无奇,但接下来的制作流程才是精华所在,毕竟萬勝永酱牛肉制作流程是几代人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刘师傅强调其中的细节特别重要。“首先,将选好的牛前腿腱子肉和后腿腱子肉放入水中浸泡7到8个小时,中间换清水清洗。下锅的肉要去油皮,再清洗一次。下锅时,肉要严格按照牛肉部位的老嫩分档摆放,老肉先下,嫩肉后下,摆放有序,加入辅料、盐后用急火烧至滚沸,再将调料撒入锅里。盖好锅盖,大火烧约1小时,改用小火慢煮,从肉下锅到煮熟出锅大约需要5个小时。”刘师傅总结道,选肉要有取舍,卤制要有耐心,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百年传承 历久弥新

说起萬勝永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后期。“我的先祖刘宽(回族、河北沧州人)创立萬勝永商号,他在长期加工酱牛肉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工艺流程,使牛肉色鲜而味美,远近闻名。这也是萬勝永百年事业的起步。”刘师傅说,上个世纪90年代后,萬勝永酱牛肉的店铺固定在了宽巷子,一直红红火火经营着。

“最早用蜂窝煤土炉,制作时都是烟和气,条件特别艰苦。后来又更换了新设备电锅,将其改制成更适合卤制酱牛肉的锅具,就这样慢慢地适应着时代的发展,也保留着我们的原汁原味。”刘师傅说,现在这门手艺已经传承到第六代,他们始终秉承“信誉至上,保证质量”的祖训,将再接再厉为客人提供放心健康的美味酱牛肉,为首府的旅游事业增加一副美食招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