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全祭祀、文明祭祀、严防火灾

“寒衣节”:移风易俗寄哀思

“寒衣节”是传统的祭祀日子,为进一步营造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城市环境,切实保障全市空气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首府环卫、城管部门多措并举开展“寒衣节”文明祭祀宣传和督导保障工作,引导广大市民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李娟

做好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工作

昨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青城美墅时代天骄小区附近,看到道路两边有许多祭祀后残留的杂物,环卫工人正在进行清扫。由于纸屑非常容易被风吹散,在清扫前都会在地面洒水。

“我们针对焚烧冥币纸屑较多的时段增派保洁人员和机械作业车辆,同时将夜间作业时间延长至晚间23时,加大对城区主次干道的清扫、湿扫、洒水力度,采取‘人机结合’作业模式,加大城区重要路段、重点路口及人行道的保洁力度,实行延时动态保洁工作模式,对新产生的灰烬纸屑进行快速清理,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保证市区道路及时恢复整洁。” 北控城市服务(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有限公司清扫一队队长赵敏表示。

据了解,环卫部门全面加大巡回保洁力度,在主要路口延长保洁作业时间,加大落叶、纸屑、烟头等可燃物清理频次,对辖区主次干道、城中村、工业园区和背街小巷路面进行全覆盖、拉网式彻底清理。同时,加大精细化保洁力度,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加强人员力量,调配保洁员、各类保洁车辆对焚烧留下的香灰、纸灰及其它废弃物及时清理,防止焚烧物飘散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多措并举确保文明安全祭祀

昨日18时,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执法队员们来到辖区主干道、十字路口、人群聚居地设岗执勤。在做好街面巡查管控的同时,对在街头焚烧祭祀的市民及时进行劝导。

“阿姨,焚烧祭祀影响环境,可以选择鲜花祭祀或者在网上祭祀。”“您好,这里是绿化带,在这里焚烧祭祀很容易引起火灾。”“您好,这是一封文明祭祀的倡议书,您可以看一下,在‘寒衣节’可以选择更加环保的祭祀方式。”“传统的祭祀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执法队员逐一劝导前来焚烧祭祀的市民,并向市民宣读了《‘寒衣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宣传股负责人张勇介绍,根据传统祭祀习惯,城管部门将13日至15日设置为街面管控处置焚烧冥币、抛撒纸钱和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祭祀行为重点时间段。在此时段内,各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全员上岗,并根据管控工作实际,合理调配时间和执法力量,在加强白天时间段街面管控工作的同时,着力强化夜间18时至24时街面管控处置工作。

为确保市民在户外祭奠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环境,引导市民采取安全、文明祭祀方式,避免引发火灾事故或地面污染,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金地商城十字路口呼伦路与学苑街交会处、水上公园路与呼伦路东北角、兴安南路与大学路交会处小公园等辖区部分道路路口、公园广场周边设置了“寒衣节”祭祀点位,方便市民祭奠先人、寄托哀思。

“我们将持续宣传文明祭祀活动,引导约束市民秉承传统,用环保、低碳的方式祭祀,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张勇表示。

森林防火不可忽视

“寒衣节”期间祭祀用火的现象增多,森林火灾风险增大,为切实做好“寒衣节”期间的防火工作,增强村民防火安全和应急意识,新城区保合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排查火灾隐患点,杜绝野外火源点进入林区,在森林防火工作上持续抓严抓实。

昨日,保合少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早就来到辖区内主要路口与墓地口开展巡逻巡查。

保合少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谋划在前、布局在先”的工作要求,保合少镇绷紧“防火弦”、织密“防火网”、站好“责任岗”。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各包村领导带领各村包村干部与村干部深入到辖区内主要路口与墓地口,开展巡逻巡查,向所管辖区域的农户宣传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规以及森林防火知识,对上坟祭祀人员开展宣传引导,提倡群众文明祭祀,着力营造全民防火的浓厚社会氛围。

“针对镇内防火形势,采取流动宣传与乘车载机具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地面巡护与村村通广播相配合。落实全天24小时森林草原防火值班值守和火情报告制度,强化应急处置,确保快速、安全、高效处置各种火情信息,坚决把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镇纪委在不定期巡查人员到岗情况的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巡查,重点检查防火责任和火源管理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总要求,做到防打并举。”保和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合少镇负责人表示,冬季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接下来保合少镇将继续保持防火高压态势,强化巡查监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织牢护林防火“安全网”,以实际行动保护辖区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