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暖冬冷冬都是冬

图片来源:IC photo

●司马小萌

立冬前三天,周日,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北京有多日没下雨了。

喜鹊大摇大摆飞到我家空调护栏上,淡定地俯瞰人间;楼上一户人家的保姆推着娃,在楼下大堂外观雨,大口吸着负氧离子……

立冬前两天,有风,平均风力5级,阵风7级,北京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朋友小杨在朋友圈玩小资,欢呼:“天凉好个秋!”是啊,天很蓝,但你没瞅见树木被刮得东倒西歪,像喝了两瓶二锅头?于是,俺立刻反驳:“风太大,不好不好!”

从窗口看见邻居小樊两口子,裹得严严实实顶着狂风漫步。正欲发表感言,就收到他们的微信,问我:“出来遛弯不?”俺马上实诚回复:“风太大,免了免了。”

一场雨,一夜风,醒来已入冬。近日,中央气象台更是三预警齐发:暴雪、寒潮、大风。有些地方,降温超过10℃。“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诸如此类的民间谚语,似乎提示今冬气候不太妙。

季节到了,电视台开始播报候鸟南飞的壮观场面。

我国地大物博,据说有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眼下处处莺歌燕舞。

想起丹顶鹤。本人先后3次到江苏盐城,多次拍摄过丹顶鹤,对这些鸟中的“俊男美女”一往情深。我曾拍过一张照片:夕阳把海面染得金灿灿,一只丹顶鹤展翅翱翔,掠过水面。“画面美呆了!”不等别人夸奖,俺自个先嘚瑟了。

丹顶鹤起源于我国,是迁徙候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有两个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是丹顶鹤夏季栖息繁衍的地方;江苏盐城,是丹顶鹤冬季休养生息的地方。

丹顶鹤的大陆种群,每年冬天会从北方来到我国沿海区域,通常的南飞路线是:黑龙江扎龙→辽宁盘锦→河北唐山→山东黄河口→江苏盐城。想想,从扎龙湿地到盐城保护区的航空距离约为1600公里,丹顶鹤至少要飞七八天,真是辛苦。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辖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五县(市)滩涂,是丹顶鹤理想的越冬场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条新闻:南京农业大学调查团队连续3年在石臼湖南京溧水段,观察到来自俄罗斯的丹顶鹤一家。这是江苏首次在长江以南发现丹顶鹤越冬的身影。一个好消息。

当然,也有一些鸟不再辛辛苦苦迁徙了,而是留在当地“安居乐业”,人们叫它们留鸟,例如我们的国宝级动物朱鹮。和丹顶鹤一样,朱鹮同样是“俊男美女”级的吉祥之鸟。

那天边吃饭边看纪录片,有句解说词:“今天,你在地球上看到的每一只朱鹮,都来自中国秦岭。”这口气,大得让我不得不放下饭碗立即查百度。果真如此。

1981年全世界野生朱鹮濒临灭绝之际,我国科学家在秦岭深处的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42年过去了,2023年11月2日,陕西省林业局负责人豪迈地宣布:全球朱鹮数量,突破万只。

气氛到了,不得不喊一句熟透了的网络名句:“厉害了,我的国!”

据专家考察,朱鹮的野生种群分布于陕西洋县以及周围几个县市,一年四季都在这个范围活动,属于留鸟。但在某些地区或国家仍为候鸟。朱鹮如此依恋老家,也是没谁了,应该给自然保护区记一等功。

现在,朱鹮的受危等级已由极危降为濒危。栖息地也由最初被发现时的汉中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我国对朱鹮的拯救保护,被国际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自豪吧,“目前世界上的朱鹮,都是陕西朱鹮的后代。”这句话,你可以大声说、重复说。

幸亏地球上还有一大拨人,懂得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让我们这个即将46亿岁、越来越脆弱的星球多了活力与希望。

暖冬冷冬都是冬。地球围绕太阳自转公转,四季轮换早成定式。渺小的我们不必想太远,一步一步,踩稳脚下的土地。然后,多做善事,别干坏事,时不时地为同伴加油,偶尔也为自己喊声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