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华加拍摄《千里送鹤》,是俯下身姿,用孩子般的目光去审视成长,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送别与和解的动人故事,影片获得了今年金鸡奖最佳儿童题材影片提名,并于11月16日上映。
创 作
经历疫情、资金链断裂等波折
《千里送鹤》由万玛才旦监制,王钊、马海泉、拉华加担任编剧,拉华加导演,周拉多杰、朋毛样专、尕代扎西主演,讲述了藏族少年为受伤的黑颈鹤和自己的内心寻找栖息地的一段旅程。影片中,少年多杰和姐姐格桑在一个青海高原藏区村落,与奶奶一同生活。早年失去妈妈的姐弟俩渴望获得父亲的陪伴,但父亲一直在外忙碌,一天姐弟俩偶遇一只受伤的小黑颈鹤,决定送它前往云南越冬地,而父亲听闻孩子们擅自离家,也立刻南下寻找。这趟艰险的旅途,注定将是一家三口的成长之旅,促使他们去领略亲情的涵义……
《千里送鹤》的剧本完成后,获得了2020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WIP创投“最具商业潜力奖”,也令马海泉坚定了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的信心,影片的拍摄过程经历了疫情、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波折。马海泉原本打算自己来执导这部影片,但最终放弃了,他觉得拉华加导演才是执导该片的“最佳人选”,“他之前拍摄的《旺扎的雨靴》诗意而富有朝气,而且他本身就像一个大孩子,特别有童真,更重要的是,作为藏地导演,他不会用窥视性的猎奇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他镜头中的藏地是朴实、自然的。”
选 角
喜欢启用非职业演员来表演
在刚刚举行的第36届金鸡奖上,拉华加与陈国星共同执导的《回西藏》获得了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而《千里送鹤》也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儿童题材影片提名。拉华加导演有意将《旺扎的雨靴》《千里送鹤》以及目前正在创作的一个故事拍摄成“童年三部曲”系列,“我觉得这样会比较有意思”。
《千里送鹤》彰显着一种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演员们也延续了从《旺扎的雨靴》(以下简称《旺扎》)里带来的那种质朴真实的表演状态,其中的小男孩周拉多杰和小女孩朋毛样专,在《旺扎》中也是两位小主角,而父亲的扮演者尕代扎西,在《旺扎》里饰演了多杰的老师。拉华加喜欢启用非职业演员来表演,“在我看来,能够呈现出生活中的那种质感,就是最好的表演。素人演员有着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积累,脸上也有着岁月的痕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自然地贴近剧情里面的人物,而不用去专门体验和寻找。”
拍 摄
用视觉色彩转换衬托情感变化
《千里送鹤》的镜头语言非常讲究,通过黑白与彩色的视觉转换,将结构切分成“上路前”与“上路后”两个部分,衬托出角色的情感转化。马海泉和拉华加告诉记者,这是在剪辑的过程中出现的灵感,“上路前,多杰的日常生活略显沉闷,当姐弟俩开始照顾小鹤后,黑白影像开始焕发出光与影的浪漫,此后姐弟俩开始旅程,世界变成了彩色,更多的视听元素也一起闯入,就好像色彩也随之热闹起来。”
《千里送鹤》中,孩子真挚的眼神、奶奶手中虔诚的佛珠、平静的湖面和黑颈鹤、沙漠中的一汪水草、美丽的梦想、艺人口中的格萨尔王、锥錾下的经文石刻、父子间的真情对话以及系给黑颈鹤的红绳等段落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藏地的美丽与圣洁。
内 存
“对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拍电影”
《千里送鹤》的监制由万玛才旦担任,而拉华加作为万玛才旦的学生,已经跟随万玛才旦13年了。
万玛才旦一直在强调《千里送鹤》的纯粹性,马海泉和拉华加告诉记者:“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丢失这部电影那种淡淡的、内敛的感觉。所以,我们删了非常多的动作戏,比如盗猎的戏份,一段藏獒追逐的戏份。影片就像是清澈的溪水在静静地流淌,只是在最后的结尾,黑颈鹤飞上天空,让所有的情绪得到一种释放,事实证明,这样的先抑后扬,有一种很震撼心灵的效果。”
万玛才旦老师不幸于今年5月去世。拉华加表示,对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拍电影、尊重电影,然后继续走下去,“老师的学生很多,每个人都在延续万玛才旦老师的电影传承。”
(据《北京青年报》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