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走进大剧院 好戏看不完

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开栏语:

城市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值得被更多人了解与探索。呼和浩特市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底蕴,将北疆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现代文明之城,全力提升首府文化能级,探索建设北疆文化高地。本报今起推出《探索城市之美 感受文旅魅力》栏目,带读者领略首府独具特色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展现首府文旅融合新篇章。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劭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剧场,欣赏各种形式的表演。

超低票价让更多人走进剧场

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位于东二环与新华东街交叉点西北角,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配备了国际一流的灯光、音响设备,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可容纳1292个座位,其性能位居全国剧场前列,能满足大型歌舞、交响乐、戏剧、杂技等国内外大型演出的需要。

2011年,呼和浩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入驻后,呼和浩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以“艺术普及、文化惠民”为宗旨,先后推出多项文艺公益惠民活动,如“打开艺术之门”“市民开放日”“大学生艺术节”“市民音乐会”“内蒙古乌兰恰特公益大讲座”以及“草原文艺为民演出季”等,全场30元的低票价,使得市民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走进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感受青城浓厚的艺术氛围。

优质演出“引进来”

截至2021年12月底,内蒙古乌兰恰特剧院共举办各类演出1588场,年均演出约150场;接待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艺术团体、2万人次艺术家,演出形式包括音乐剧、舞剧、钢琴小提琴等独奏、重奏音乐会、杂技音乐会、魔术、演唱会、话剧、踢踏舞、芭蕾舞剧、儿童剧等多个门类。

据了解,2011年呼和浩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之后,引进了一些大型演出,如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主创的大型舞剧《孔雀》《平潭映象》《云南印象》,世界第一踢踏舞《大河之舞》,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著名钢琴家傅聪、殷承宗、郎朗、马克西姆等巡演音乐会,明星版话剧《大宅门》《暗恋桃花源》,俄罗斯芭蕾舞剧院《天鹅湖》,罗大佑、张宇、张震岳、李玉刚等明星演唱会。“艺术家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剧院轮番登场,不仅给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爱好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也使乌兰恰特剧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屈一指的文化展演平台,在高雅艺术普及、文化消费市场培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此外,我们还搭建“剧院+艺术教育”平台,利用平台和渠道优势,相继成立了少年合唱团和少儿芭蕾舞蹈团,特别是成立于2021年6月的呼和浩特保利童声合唱团在上海‘保利之夏’童声合唱组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剧院为合唱团、舞蹈团的学员提供一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设施,获得国内外优秀专家指导和交流,让教学直通舞台、学演并重,努力使孩子们学习的成果通过专业的舞台展现出来,推动了当地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为当地艺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续动力。”呼和浩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振兴介绍道。

优秀剧目“走出去”

自2011年呼和浩特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走进呼和浩特,丰富了呼和浩特文化市场,同时也让我区优秀的剧目走向了全国。

国内和国际的优秀演出在呼和浩特上演的同时,我区的优秀剧目也走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内蒙古的文化和艺术。这种互相交流和了解的方式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繁荣。据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2011年至2021年底,大型民族草原舞剧《草原记忆》、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大型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草原》、民族管弦音乐会《北疆天籁》、奈热乐队音乐会《吟唱者》、大型舞台杂技剧《鸿雁》、大型红色舞剧《骑兵》等优秀剧目相继在保利剧院院线巡演,累计巡演130场,有效实现了优秀剧目的大规模市场运作,进一步为当地优秀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和广阔的展示舞台,提升了草原文化影响力,为文化强区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