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1版: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小雪猫冬 惬意悠闲

图片来源:IC photo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如诗中所写,随着11月22日小雪节气的到来,凛冽的寒风带走了秋天残留的片片枯叶,冬日的寒意也愈加明显。对于北方地区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讲,此时却是最为闲适的时节,生着炉火,吃着羊肉,享受冬日的静谧与幸福……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小雪到 寒冬至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小雪是10月的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至23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40°。今年的小雪节气,在11月22日这一天。

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介绍,小雪和雨水、谷雨、寒露、霜降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这时由于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地区温度会逐日下降,气温降到0℃以下,于是降水就变成了雪,但雪量还比较小,故称为“小雪”。

按照规律,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王海荣解释说,这三候的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主,不再下雨了,雨后的彩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之间一片寂寥;因此,天地闭塞,万物沉寂,寒冷的冬天就到来了。

农事毕 宰猪羊

从天气情况来看,小雪时节已进入初冬,天气逐渐转冷。据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民俗学者韩国栋介绍,这个时候的雪常常是半冻半融状态,气象上称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这类降雪称为“雨夹雪”。

对于小雪这个节气,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昼短夜长,在北方地区到了下午5点多,天色就暗沉下来。这段时间,冷空气也来得勤了,隔三差五的冷空气把树上残存的叶吹落殆尽。韩国栋说:“小雪来临时,北方的农民早已把庄稼收割完毕。民间讲究到了小雪这天,如果天空落雪,预示着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降雪还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另外,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尽管此时天气寒冷,北方地区基本没有什么农事活动,但果农要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此外,在北方地区有句谚语“小雪杀羊、大雪杀猪”。韩国栋表示,过去人们没有冰箱储存牛羊肉,所以小雪节气一到,天寒地冻,牛羊肉易于保存,因此在北方农村,小雪这一天便成了杀羊的日子。“羊肉剥皮后,将肉卷成一卷一卷的羊肉卷,用大锅或其他家什倒扣到南墙背阴的地方,可以存放到过年而不化冻,也不串味。宰羊当天,一定是要吃羊杂的,这是北方地区特有的一道美味。羊下水、羊血就可以用来做羊杂碎,而羊头、羊蹄用火烤干净后则储存起来,等到腊月二十三祭灶时享用。”韩国栋说。

食俗多 宜腌制

小雪节气到来,也就到了北方农村最悠闲的时候,田里没有多少农活,人们可以忙活点别的事情。有谚语称:“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据王海荣介绍,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北方地区开始腌雪里蕻、渍酸菜,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民间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用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此外,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小雪时节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则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用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

总之,中华大地,辛勤的农民会从繁忙的农事中放松下来,吃着美食猫冬,享受冬日的宁静。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