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7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学习流于形式 加重家长负担

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不少家长感慨,困扰家长多年的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终于落下帷幕。

等待已久的叫停

第一个叫停这种“形式主义打卡”的是福州市。今年10月30日,福州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学习任务,严禁以口头、公示栏、微信等任何方式通报或公开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情况。

福州率先叫停赢得了全国很多家长的点赞,冲上了热搜。很快,多地也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

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11月15日,泉州市教育局在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在线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除“开学安全第一课”外,允许师生和学生家长有选择性地参加“平台”在线学习,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在线学习任务。

11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消息,切实纠正“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强制注册账号、在班级群或家长群通报未完成学习人员名单、让家长代替孩子看视频并完成作业等现象,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月确定一次安全教育班会课,组织学生在校集中收看、学习、交流讨论。

被打卡“围困”的家长

“我家孩子的参与度为零,好几年都是家长在打卡。”张宁是济南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起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任务,她一脸无奈:“孩子自己又没有手机和电脑,这种高频率的学习打卡又必须完成,很显然最终会变成家长的任务。”“孩子们本来晚上写作业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看这些?如果老师要求拍照,那很多孩子就会拿着手机点开视频做个样子,拍照发到班级群里交差。”

一年级学生家长宋芳告诉记者,近几年老师通知的任务中,安全教育平台的通知是最多、最急的。有一次工作日,宋芳没看到群里的信息,错过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老师先是在群里点名提醒,又专门打电话提醒她,请她尽快完成。当时是工作日,她正在开车赶着去忙工作的事情,无奈之下,她只好先找个地方停车,用手机完成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再去忙工作的事情。

来自老师的呼声

事实上,在家长抱怨的背后,一些老师也很无奈。

“我们老师也不喜欢这种课外打卡任务,也希望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打卡,减轻老师的负担。”济南老师周晓梦表示,“家长上班也很忙,我们也不愿意催促家长。”

“这一切都是因为上级要考核,我们基层老师也没办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之所以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形式主义”,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学校考核,学校再对老师和班级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年底就可能影响学校和班级、老师评优,大家只能都重视起来,不敢大意。

“我们老师也很累,我们期盼能少一些课外任务,让老师回归课堂专心地教课。”周晓梦说。

■举措

叫停的同时提出解决办法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对的并不是安全教育,而是反对形式主义和硬性任务。

据报道,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该平台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各地实践中,“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完成任务”,令人深思。

针对这种现象,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在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福州市不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改为学校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资源,统一在学校组织安全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福州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地各校要抓好贯彻落实,各学校可将新要求传达至每位学生家长,请广大家长共同监督举报。11月16日,成都当地开始开展安全教育平台使用的自查自纠。

“学校对孩子进行的安全教育很重要,会让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但只有安全教育真正地从流于形式,变成孩子们心中忘不了的知识,孩子们才能平安出门,安全回家,一生走得更平稳更平安。”济南一位老师感慨。

(据《北京晚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