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多部门持续发力 织密反诈防护网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娟 马妍

为进一步遏制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势头,提高群众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近日,首府多个社区和公安部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防诈骗宣传活动。

反诈宣传进社区 提高居民防骗能力

“现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多,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觉得诈骗离我们很远就放松警惕,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确实是这样,现在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话诈骗了。” 12月1日,果园路社区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走进沿街商铺和商户分享如何预防诈骗。

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还通过拉条幅、发传单、现场讲解诈骗案例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宣讲各类反诈、防诈知识,并就刷单、冒充熟人、网络贷款、冒充客服退款等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了重点讲解,就居民提出的如何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受骗后的处置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提醒居民看到陌生电话时要提高警惕,不轻易向对方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不点不明链接,如遇到必要情况,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以免遭受不法侵害。

“我们在宣传过程中发现,许多居民都接到过诈骗电话,很多电话还是本地的号码,甚至还冒充派出所的民警,不过大家都非常警惕,及时挂断了电话。听到大家的反馈,我们很欣慰,因为为了进一步增强辖区居民的防诈骗意识,帮助居民了解更多的诈骗形式、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我们一直在持续开展防诈骗宣传工作,大家通过我们的宣传,学会了自我保护,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果园路社区工作人员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

12月4日,大学西路农大社区开展了“反诈宣传进社区,提升防骗‘免疫力’”主题宣传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为过往居民发放了反诈骗宣传资料,针对当前比较高发的非法集资诈骗、养老诈骗、高息理财诈骗、刷单诈骗等诈骗手段进行了详细讲解,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向居民们介绍了电信诈骗的新特点,提醒广大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切勿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

推广反诈App 守护市民财产安全

“大爷,‘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提升防范意识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应用软件,是有效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科技利器。现在我来帮您下载,您要提醒亲戚朋友都来下载这个App。”为了让更多居民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前,新城区海东路社区积极引导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海东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向居民讲解安装反诈App的重要意义,给他们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诈骗的方法,并提醒他们接到陌生电话要提高警惕。针对辖区内的老年人、青少年等容易受骗的群体,重点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针对还未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居民,工作人员手把手帮助居民安装并讲解使用方法。

海东路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有效推进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居民防诈识诈的能力。接下来,海东路社区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有效预防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进一步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家园。

反诈宣传进校园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为进一步深化校园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诈骗能力,近日,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走进新城区新华小学,为六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律知识课。

课堂上,民警以视频动画、图文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解了宪法的发展历程、作用和重要性,并讲述了一些反诈骗知识,教授学生们如何分辨诈骗手段,怎样快速报警,并为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送上“反诈小熊”。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