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益”起助残 用心传递每份爱

为了能让残疾人自信起来,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社区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他们,不定时入户探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最贴心的服务送到他们身边。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李娟

“益”起助残 让爱延续

今年60岁的李阿姨家住巴彦淖尔北路,年轻时因冬天下水受寒而导致瘫痪。她一直想买个一轮椅,能够在房间里自由行动,却因为家庭拮据一直没有实现。

光明路办事处巴彦淖尔北路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立即为李阿姨向上级残联申请了辅助器具。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申请、协调,李阿姨终于用上了轮椅。

“没有轮椅的时候,我只能待在床上,让家里人照顾。不仅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自己也没有自信,每天的心情特别差。网格员上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经常到家里来陪我聊天,鼓励我。他们还帮我打扫卫生,搬运米面粮油,帮我申请了轮椅。现在我坐着轮椅可以在房间里自由行动,真的特别开心,太感谢他们了。” 李阿姨说。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贫困残疾人的救助与康复工作也一直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他们提供更贴心、更及时的帮助与服务。”巴彦淖尔北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电动轮椅送上门 助力出行梦

家住回民区工程楼小区的残疾老人李杰之前因为行动受限,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但现在社区送来的电动轮椅改变了他的生活。

年过六旬的李杰是社区一名独居老人,由于存在肢体残疾,靠自己一般无法出门,平时只能待在家里,无法参与社会活动。2021年,电子路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为老人申请了轮椅,并联合志愿者将崭新的轮椅送到老人的家中。

经过了两年时间,李杰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电动轮椅,小区里、公园里经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一个小小的轮椅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大大的变化。

走访调查 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12月24日,新城区东风路街道残联开展了“情系一线 扶残助残”主题走访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针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家庭,深入了解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了解残疾人的需求,通过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收入、子女工作、上学等家庭基本情况,并结合实际,积极宣传政府关心照顾困难残疾人的相关政策,同时鼓励他们要自信、自强、自立。

新城区东风路街道残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残联将会继续走访看望更多困难残疾人家庭,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服务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践行到实处,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和爱护残疾人。

多措施帮扶 拓宽就业创业路

最近,新城区东风路街道祥园社区辖区内的残疾人辅助创业项目——“小波耀红汤饺馆”正式开业。据悉,该项目是由各级残联、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和社区共建,旨在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增强生活保障的爱心项目。餐厅以水饺为主营项目,店内主要聘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餐厅,提升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经过培训能够适应餐厅的岗位需求,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该餐厅负责人洪波说。

工作人员涛涛(化名)患有听力障碍,一直以来都因为自身问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了涛涛的情况后,将他介绍到“小波耀红汤饺馆”工作。能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涛涛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工作起来也特别认真。“能自食其力,是我希望的事情,我感谢社区工作人员、残联工作人员对我的帮助,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价值,服务社区。”涛涛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