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娜)昨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了解到,全区公安机关完成“一盟市一台”110接处警改革,城区出警8分钟到达率由83.68%提升至94.57%,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68%。
110报警服务台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单位,接处警工作直接反映公安工作成效和队伍正面形象。为进一步提升110接处警为民服务质效,2023年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开展了“一盟市一台”110接处警改革,即:盟市级报警服务台统一受理110、122报警求助,推行“集中接警、分级调度、可视指挥、动态出警、数据赋能、全程监督”的接处警模式。截至目前,全区接处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从源头上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全区情报指挥部门信息化平台集约集成建设和接处警队伍正规化管理,实现了突发敏感情况及时掌握,有力提升警务实战效能和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质效。
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新需求、新关切,打造警民积极参与、良性互动的安全服务平台,2023年,公安厅向各盟市统一部署互联网多元化报警系统,支持视频报警、静默报警、语音报警和亲友互动等多种报警渠道,群众可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使用上述功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不同场景下的报警求助需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外,各盟市110报警服务台与本级12345热线建立对接联动机制,实现话务对接、平台互通、数据共享。2023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向12345热线分流非警务类警情15.7万起,节约110话务资源0.36万小时、处警警力31.4万人次,有效缓解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务资源现状,最大限度让警力回归主责主业,以更优服务满足群众报警求助需求。公安厅办理自治区12345热线工单连续11个月保持“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