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晨)2023年,我区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2023年,我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克服老龄化进程加快、扩面收窄等困难,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47.7万人、361.8万人、329.3万人,较2022年末分别增加53.9万人、11.9万人、20.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我区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30.4亿元;年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实现自治区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率先实现盟市级管理。
2023年,我区为50.3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到困难人员参保一个不漏、缴费一个不断。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辟了改善筹资结构、提高待遇水平的新路径。完成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调标工作,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让老百姓更踏实、更安心。 还强化了社保基金管理,落实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提高经办效能,防范管理风险,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据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介绍,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是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数据壁垒,建立了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丰富了网上自助认证渠道,推广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应用远程认证等服务,认证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和约束,认证方式更加多样化、便利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利用数据比对和网上自助手段完成认证的比例总体已经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