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聚焦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晓华代表:

加快推进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 李娟)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是首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五宜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扩大城市形象,助力人口能级提升,提高城市共建共享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4座城市被列入“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2023年4月,呼和浩特市被列入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建设名单的城市。如何进一步推进呼和浩特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人大代表张晓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晓华表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整体推进。

她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中谋划和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将儿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有效供给。

三是推进空间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纳入国土空间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3类空间项目进行适儿化改造,对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2类场所设施项目进行建设增补,集中培育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医院、学校、社区、公园等示范项目。

四是打造青城样板。立足呼和浩特区位条件和发展实际,结合“草原都市文化”“黄河文化”等特色,策划体现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的儿童友好品牌活动。

五是积极宣传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加大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权益的宣传力度,将儿童友好理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纳入全市宣传重点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公众知晓度,营造全社会参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品牌影响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