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花季雨季 上一版 下一版  

少年儿童假期好去处

走进内蒙古科技馆 与科技、快乐有约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学生参观内蒙古科技馆主题展览

学生体验乐高课程

参与互动游戏,感悟文化魅力。

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吸引少年儿童参观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璐 杨永刚

悠长的寒假正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时候,内蒙古科技馆推出了很多主题课程,让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学知识、做实验,在他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同时,也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假期实践,来到内蒙古科技馆参观主题展览,感悟科技、文化的魅力。

参加主题课程 体会科技快乐

内蒙古科技馆是首府青少年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这里不仅能参观、体验,还不定期开展各种主题课程。最近,内蒙古科技馆开设了寒假“创客营”“乐高营”主题系列科学课、“未来科学家”2024年寒假系列科学课程等。据工作人员介绍,先后从1月2日、1月5日开始授课,至1月19日课程结束,许多爱好科学的少年儿童通过内蒙古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大约有80位少年儿童经过选拔参加学习。

在这些公益科学课程中,学生与科技辅导员通力合作,最终完成充满个性化的创意作品。他们在“乐高营”里使用乐高套件搭建出了酷炫的四足机器人、四驱车、运输车、旋转飞椅等作品;在植物真奇妙系列课中,“未来科学家”们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学习制作生物切片,使用显微镜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在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学了《植物中的变色龙》一课,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桑葚干、白醋、洗衣液等,观察花青素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在天文航天课程课堂上,科技辅导员层层揭开航天和天文领域的神秘面纱,每节课程均设计了有趣有“料”的实践操作环节,带领学生们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看到学生们乐在其中,内蒙古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感到特别欣慰,他们表示,通过学习,学生们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升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些收获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谈起这段特别的上课之旅,学生们也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体会:“这些知识都是学校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很有意思。”“做实验就像是在玩儿一样,我很喜欢。”“我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植物原来是这样的,太有趣了。”

穿越丝绸之旅 对话千古文明

生活在内蒙古,这里不光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文化场馆,就是最好的触摸历史、感知文化的方式。寒假里,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开展了“穿越丝绸之旅,对话千古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内蒙古科技馆“丝绸之路”展览,体悟“一带一路”的繁华,开阔国际视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内蒙古科技馆展出的“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主题展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内蒙古科技馆承办,于2023年9月29日在内蒙古科技馆专题展厅精彩亮相,免费展出至2024年3月底。展厅中有文字展板、图片资料,还陈列着宝石、水果、香料、玻璃、丝绸、茶叶、瓷器等承载着中西方技艺与生活方式的物品,这也是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实现沿线地区互通有无的重要商品。“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样子?”“古代旅行家在漫漫古道上如何克服艰难险阻?”“丝绸之路上传播了哪些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这些疑惑在学生们心中逐渐有了答案。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深度了解丝绸之路,内蒙古科技馆在寒假和春节期间特开设“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科学教育活动,包括《船说》和《四大发明之印刷术》两个教育活动。《船说》围绕船的发展与演变史让学生们了解船的发展规律和方向,进而体会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四大发明之印刷术》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两种传统的印刷技术,以及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教育活动面向8到12岁的青少年,自1月6日开始至2月底,将在每周六日及春节期间的10时至10时40分、15时至15时40分开展,详细活动安排请关注内蒙古科技馆微信公众号了解。欢迎大家走进内蒙古科技馆,积极参与活动,感悟科技、文化的魅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